这一年, 合肥的水更清了
2019-12-26 09:50:44 来源:

 

  9月4日,航拍十五里河风光。叶玉庭摄

  4月1日,航拍匡河一角。记者何希斌摄

  一泓清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之源。

  近年来,合肥拉开了生态治水新篇章,环巢湖治理、城市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整治等系列治水方案,通过岸上河里一起抓,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治理、同步发力,不断改善水环境、持续提升水质量。

  6月11日,在南淝河中游重点排口初雨污染控制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船只正在作业。记者郭如琦摄

  7月23日,王建沟生态治污见成效。记者苏玲摄

  3月12日,环卫工人在方兴湖湖面打捞漂浮物。叶玉庭摄

  9月9日,十五里河下游湿地水质生态治理项目现场的生态浮岛。记者宋炎骏摄

  11月21日,在南淝河庐州公园段,作业船只正在对河底淤泥进行清除。记者张大岗摄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近年来,围绕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合肥着力在流域治理、湿地建设、污染截流等方面下足功夫,重点推进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双桥河等河流治理。其中,今年9、10、11月份,生态环境部反馈南淝河施口断面检测数据连续三个月实现达标。一大批重点水环境项目的建成投运,对南淝河的水质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经过治理,十五里河包河段境内两个断面水质已从劣五类改善为三类水质,建成投运的河口湿地建设和生态修复两大工程,成为十五里河入巢湖“生态屏障”,市民身边的水环境变得越来越干净。

  12月8日,群鸟在巢湖沿岸花塘河湿地河面上栖息飞翔。记者苏玲摄

  治湖先治河,河湖长制的落实让河流监管责任到人。如今在巢湖入湖河流流经区域,都有了分段归属、责任到人的“河长”,从源头上确保入湖河流的水质。目前,全市共设立四级河长4600余名、湖长148名,利用“智慧河长”APP、无人机巡河、信息化平台等新技术悉心呵护着合肥的每一条河流和湖泊。结合环巢湖流域水质治理,在沿河两岸推行“水涵养林”工程、湿地公园建设,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

  11月20日,翡翠湖喷泉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道彩虹。记者张大岗摄

  11月14日,初冬的合肥包公园水质清澈,景色旖旎。记者张大岗摄

  如今,人在岸上行,鱼在水中游,鸟在水面飞……这样和谐的画面已成为合肥市民生活中的常态。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合肥的“气质”美了,“颜值”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幸福感也越来越强烈了。记者苏玲

责任编辑:杨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