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6点,合工大学子一行人开始了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的问卷调查以及采访。

经过分组,队员们就去各自执行自己的任务了。问卷调查分为两组,一组对游客进行调查,一组对居民进行调查。采访组有三名队员,分别执行拍摄、采访和录音的工作。




经过一天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别山能够吸引游客的年龄范围和来自地区有限,而且相对于其他的旅游景区,大别山景区建设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而且大别山红色文化作为一种较为独特的地域文化类型,其开发与宣传力度较为薄弱,旅游资源利用率不是很高。游客们普遍希望,娱乐设施建设能够加强,交通建设进一步改善,餐饮业需要注入新的力量。
7月19日,一行人来到了天堂寨镇杨山村,见到了杨山村的书记,并且送去了我们筹集到的书籍和提前准备好的笔记本和“工大印象”明信片。这一天里我们与书记深切交谈,走访村民,赠送礼品给小朋友,收获颇多。



在今天的活动总结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对农村的重要性。孩子是祖国的新希望,是未来的接班人和创造者。教育为孩子们的青春增添光彩,为他们的梦想增添无限可能。能让一个孩子走出狭小的世界,拥抱更广阔的未来,这也是我们此前在学校进行筹书活动的原因。另外,在沿路采访的过程中,看到辛勤为了村子建设而劳作的工人,我们深刻的意识到,劳动能创造财富,勤奋是必不可少的美德。我们希望我们此行的活动能够为阳山村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并能看到他生根发芽,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护航。
7月20日,我们一行人重走革命之路,探寻刘邓遗址。

一行人跟着导游的讲述,我们重温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从鲁西南重镇菏泽出发,于8月27日千里跃进大别山,犹如一把尖刀直插国民党的心脏,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2月30日,刘邓大军到达天堂寨地区的下楼房村,周姓人家为欢迎刘邓大军的到来,自愿借出修建于乾隆30年的五进祖宅,作为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

指挥部的大门非同寻常,大门右侧向里稍稍的倾斜了一定,这与门牌上的“扭转乾坤”有着一定的联系。
踏入门槛,就是展览区了。集中并且全面地讲述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刘邓大军在十别山期间,克服种种困难,克敌制胜,不断创造战争奇迹的壮举。


在指挥部中还有一扇特殊的门,写着“老乡不在家,开门就犯法!六O四九封”。初见此门,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在指挥部内,一副在此门旧址的照片解释了期中缘由。照片上,门上依旧有那几个大字,而门下,红军将士躺在老乡家的台阶上酣眠,展现了红军战士的高风亮节。

通过参观指挥部,我们更加坚定了理想和信念,继承和传扬革命先辈光荣传统的决心。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铭记党的历史光辉,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缅怀过去,也珍惜现在,并展望未来。
作者:杨思雨、王一童、江榕(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