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地名,都是时光镌刻的密码。从秦代“砀郡”到今日“梨乡”,“砀山”二字串联起山河变迁、王朝更迭与世代烟火气。近日,笔者循着历史足迹,探寻“砀山”之名背后跨越千年的时光密码。
据史料记载与本地历史学者考证,“砀山”之名最早可追溯至秦始皇时期,当时这片土地属“砀郡”管辖,作为中原通往东方的重要枢纽,曾迎来秦始皇东巡驻足,其名在《史记》等秦汉史料中频频出现。“砀”字的本义藏于“石”的意象之中,古砀地境内的芒砀山,山石洁白如玉、质地细腻,古人以此为这片土地命名,便是对独特地貌的直观描述。尽管此后行政区划历经从“砀郡”到“砀县”的更迭,但“砀”字始终锚定着这片土地的坐标,成为跨越千年的地理符号。

除正史记载外,砀山民间还流传着与“水”相关的“砀”字传说。黄河改道虽已过去数百年,但河床中的鹅卵石仍承载着记忆——在古汉语里,“砀”不仅指“玉石般的石头”,还泛指“水中的卵石”。当年黄河流经砀山时,携带的泥沙与卵石在河床沉积,久而久之,“砀”便成了这片被水滋养土地的代名词。值得一提的是,《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的刘邦“斩蛇起义”典故,也与芒砀山密不可分,彼时“砀”地的险峻与神秘,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如今的“砀山”,早已超越单纯的地名概念,成为承载文化与乡愁的载体。走进砀山的果园,能看到果农采摘酥梨时的灿烂笑脸;逛市集时,可听见商贩用乡音吆喝“砀山梨甜如蜜”;赏非遗表演时,更能感受“砀山唢呐”吹出的黄河故道豪迈。这片由黄河改道形成的冲积平原,孕育出万亩梨园的甜蜜产业,“咱砀山人”的身份认同,是老一辈的骄傲,也是游子心中“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牵挂。从秦汉古郡的威严到今日梨乡的鲜活,“砀”字里藏着的,是山河与人文的共生,是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地名从来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一代代人共同书写的集体记忆。夕阳为黄河故道镀上金边,梨园晚风送来清甜香气,“砀山”的故事仍在继续。若您知晓关于“砀山”的老故事,无论是祖辈口中的黄河传说,还是家乡老物件里藏着的秘密,都可分享记忆,让更多人听见砀山的时光回响。
(徐浩 资料来源:砀山县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