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格局中,新兴产业拉动增长的引擎作用更加凸显。近期各地陆续公布的“半年报”显示,粤苏浙等省生产总值增速均在13%以上,跑赢全国增速。就省内而言,合芜滁马等城市多项经济指标表现亮眼,生产总值、规上工业等增速相对更快。
先发地区经济体量较大,但复苏却快于后发地区,形成这种态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先发地区在新兴产业上行动更早、取得成效更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更高、市场竞争力更强。这启示我们要强化前瞻思维、战略思维,更好地发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为应对变局、支撑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大优势。
发力新兴产业,应当遵循市场逻辑。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成长、高收益等特点,在发展初期往往风险较大。一个地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赛道。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诸多产业中,应该发展哪一个?假定选择了新能源汽车,是做整车还是零部件?回答上述“干什么”的问题,必须怀有强烈的市场思维、市场意识,进行科学而充分的调研论证。要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立足全球市场分析自身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深刻理解产业走向、技术路径、市场潜力,着眼补链延链强链,找准定位、明确重点,方能有所作为。
新兴产业是各地争抢的“香饽饽”,选准赛道后,在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同样要遵循市场逻辑,通过专业化市场化招商“突围”。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创新模式,在做好招商引资引导和服务的同时,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企业、专业招商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市场主体、中介组织招商。比如,可以借助专业的制造业企业服务商开发运营企业集聚平台,帮助新兴产业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放大资源要素聚合效益,快速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在集群招商、以商招商中促进新兴产业集聚。
产业发展能否成功,最终由市场来决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需要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和举措。在采取必要激励措施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竞争和开放合作机制,避免形成“补贴依赖”“政策依赖”。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政府投资基金运营效率,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优质要素加速集聚,让新兴产业有更健康的发展环境、更多成长壮大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