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0日,合肥市五里墩街道清溪路社区图书馆内,几位高中毕业生利用暑期当起了图书管理员,每日整理图书、引导借阅,充实而有趣。 记者 杨竹 摄

8月18日,阜阳市颍东区插花中学高中毕业生来到瓦大红旗农场体验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农场工作人员在为学生讲解农业种植技术。 记者 杨竹 通讯员 戚武奇 摄
目前,随着高考招生录取工作的持续推进,考生录取结果正在分批揭晓。这一个多月来,很多考生们从考前极度紧张而亢奋的状态到突然松弛,又从充满期待到尘埃落定后心情动荡起伏。在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后高考时代”,应该如何度过才更有意义?记者采访了一些高考考生们,看看他们的选择。
合理满足心愿 拒绝“考后综合征”
很多考生在迎考时把绝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学习上,心理压力比较大,从而期盼着等高考结束后,可以尽情地放松玩乐。“我要每天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我要通宵上网冲浪玩个痛快”“我要去做长途旅行”……在一所高中的毕业班贴吧上,记者看到了考生们在考前写下的一个又一个心愿。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专家指出,考后适当放松是人之常情,但不能放纵。如果无节制地放纵自己,可能会把之前养成的好习惯丢掉,同时养成一些坏习惯,如生活没有规律、贪睡、厌学、出现网瘾等。每年都有一些大学新生因为入学后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导致第一学期有很多科目“挂科”。很多高校提醒,一旦学生有“挂科”记录,很可能会影响到毕业时的保研、考研、就业等重要环节。
也有不少考生清楚地认识到,吃喝玩乐不应该成为度过这个暑假的主要方式。“这个唯一没有作业的暑假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有很多心愿要一一去实现。”灵璧县农村体育专业考生刘传贺告诉记者,他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就专门往县城跑了一趟。“找到流动献血车,去献了400毫升血。这是我一年多来的心愿。”刘传贺说去年暑假他就计划去献血,但因为没有年满18周岁而被医生婉拒。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影响,学校延期开学,为了保持竞技状态,考上心仪的大学,他每天在农村老家就地取材,坚持土法训练。这样的“硬核”训练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赢得了无数网友点赞。“疫情居家学习的13周时间里,我奔跑在田间地头,每天都精疲力尽,但收获也是巨大的。除了训练成绩提升,我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点点滴滴的变化,万物都在默默地发生变化,我也要向着自己的梦想去‘变’!”刘传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说道。高三这一年多来,刘传贺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定。高考结束后,他立即选择了献血圆梦,用帮助更多人来纪念自己的成年。日前,他也如愿以偿查到了已被山西师范大学录取的消息。“我还有一些心愿等着去实现,比如去妈妈打工的城市陪陪她,自己做点兼职锻炼下……”刘传贺说。
心理专家指出,每年都有考生会因考试结果而出现过度紧张、焦虑或是放纵等反应,这些都被称之为“考后综合征”。特别是考得不好的考生还可能会出现抑郁、自闭、冷漠等应激性障碍。专家建议考生们,不妨暂时转移下注意力,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满足自己的合理心愿,可以放松紧张情绪,以更稳健的心态迎接高考结果。
多学一项技能 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这个暑假没有作业,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因此不少准大学生们把它利用起来学技能。
娟娟是南陵县的一名高考考生,今年高考她考出了文科617分的好成绩。在家人都以为她会好好休息下的时候,她默默地又拣起了书本,在自己生活的小区里做起了家教。“当时正好我们小区的一位熟识的高二同学需要补课,我就去了。我觉得这不仅帮助了熟人,更在做家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因为跟别人讲课时,不能只按照自己的节奏教,要学着站到对方的角度,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沟通。这种让不同思维的人接纳自己的过程,非常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以后去了大学非常有帮助。”娟娟说。报酬这一块,她并没有考虑太多,主要目的是锻炼,有了这次实践,将来在大学勤工俭学也有经验。专家指出,上大学意味着要离开父母的庇护,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过集体生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广泛,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对人际关系处理、独立价值判断等都是一个考验。所以,现在可以多做一些提高与人交流能力的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打好基础。
“刚刚经历了最艰苦的三年高中学习,学习能力比较强,我想趁着这股劲头,一鼓作气把驾照考掉。”合肥市考生小赵告诉记者。考前她家人就已经帮她在驾校报过名,从考完到现在的一个多月里,几乎每天她都去驾校练车。“因为觉得驾驶是将来每个人必备的技能了,所以晚考不如早考。”虽然每天在训练场上被晒得满脸通红,但是小赵学得非常有劲儿。
记者从部分驾校、健身场馆、医院等多地了解到,很多准大学生在“后高考时代”选择学驾驶、学游泳、瘦身减肥、治疗眼睛近视,甚至做一些微型的医学美容。无论是什么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成就更完美的自己,迎接人生下一个阶段的挑战。教育部门专家也提醒,同学们在学习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确保自身安全。
做好充分准备 迎接人生新阶段
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的“后高考时代”要比往年短一些,不少考生在领到录取通知书后,意识到开学在即,应该为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查到自己的录取结果后,我就上网查了下山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了解大学四年我要学些啥知识。”刘传贺说。随后,他在网上找到了部分专业课的“慕课”资源,每天看一点,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刘传贺的高中班主任高明贤评价刘传贺从一名中职生“逆袭”梦圆大学不是没有道理的。高老师说:“他对自己的要求特别严格,高中阶段在正常的文化课学习之外,除了上体育课,每天早晨六点钟、晚上六七点都能在校园的小路上看到他奔跑训练的身影。所以他现在提前自学大学课程,一点也不意外。”省考试院的教育专家也建议说,很多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其实对自己所报的专业并没有很深入地了解,可以趁假期这段时间多了解一下专业知识。此外,一些大学由于实行分层次教学还有入学摸底考试,成绩会直接影响分班。因此考生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千万不要以为万事大吉,可以“躺赢”了,该巩固的知识还是要复习,将好状态带到大学里。
一些高校已经在官网或者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帮助新生了解校园情况的攻略,准大学生朋友们不妨多去关注。大部分大学都提前建好新生QQ群,里面会有高年级的学长学姐或者老师。通过他们,新生可以提前熟悉大学环境,在网上实现看宿舍、找食堂、认教室等准备工作,体验即将面临的大学生活。8月19日,安徽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叮~请领取你的安大锦囊集锦》,里面包括:“校园的食堂条件怎么样?”“未来怎么辅修别的专业?”“担心不能够很快适应大学的环境怎么办?”“关于奖学金和补助金安大有什么样的政策?”等7条“锦囊妙计”,里面不乏一些师长的心得总结。“每个人在初入学时大概都怀着长远的目标,在适应了一段时间的校园生活后,就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同时也要对未来大学四年内的需求和收获做出规划。”安大2018级物理系一名学生在给学弟学妹们的留言板上写道:“相信在目标的驱动下,坚定初心,走好自己的路,大学四年一定会收获丰富!”
合肥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林林也提醒广大家长,不要把高考结果看得过于重要,其实高考只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家长要协助好孩子迎接人生的新阶段。林林说:“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为重要,生命如同一棵茂盛的大树,每一次考试只是树叶,生命的状态取决于树的根部,只有根部才能真正决定未来。”(记者 陈婉婉)
责任编辑:杨力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