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寻新机 民企显韧性
2020-06-15 10:20:04 来源:

新冠肺炎疫情对广大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产生巨大冲击,但是,企业也在一次次的挫折与冲击中百炼成钢。如部分企业契合疫情期间居家消费场景,拓展线上零售实现暴发式增长;科技型企业利用研发创新优势,迅速转产口罩等战略物资生产;餐饮企业抓住消费升级契机脱颖而出……近日,跟随合肥市工商业联合会步伐,记者探访合肥多家民营企业,寻找民营经济背后强大的韧性与强劲的后发力。

“订单多到接不过来,库存销售一空” ——拥抱互联网,企业转型实现华丽转身

小小蛋挞皮,也能做出百万、千万级别的大生意。

在合肥七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记者从厂房监控中看到,现代化的流水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出炉新鲜的蛋挞皮,这里每天有100万只蛋挞皮等冷冻面团销往全国各地。七哥家的蛋挞皮,在烘焙届和电商界,几乎无人不晓。

“我们是网上蛋挞皮生产销售前三的企业,有自己的网上旗舰店,也通过各类电商渠道销往全国。”七哥食品创始人王德玉告诉记者,自己2005年揣着5000元成本,在合肥淮河路步行街摆小摊卖蛋挞,赚得盆满钵满后下决心深耕这一行业。2009年,他成立合肥七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从此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开始我们采取向实体店供货的线下模式,但是我和团队一致认为将来的产品一定是个性化的,抛开传统的中间商环节,食品从工厂到餐桌厨房将会是一个趋势。”王德玉说,公司2013年开始互联网转型,2015年互联网销售占比超过了线下传统渠道,此后每年保持40%的高速增长,逐渐在互联网各大平台以头部姿态展现。

此次疫情,相较于蛋糕房等实体店的惨淡经营,七哥食品因无接触销售特性,销量不减反增,加之人们隔离在家自己动手烘焙的热情空前高涨,七哥食品供不应求。王德玉笑称,“就像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订单多到接不过来,春节库存销售一空。一些人为了抢订单直接打款过来,账上有些钱都不知谁打的。”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额飙到4000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00%,员工规模由120余人上涨到175人。

面对突增的销量,王德玉带领员工克服库存危机和产能危机。对生产线和流程进行改造升级,收购同行的富裕产能,到3月中旬,企业的产能已经达到年前的200%,极大缓解了订单需求。“今年计划销售过亿元。”面对未来的竞争,王德玉保持乐观,信心满满。

另一家企业洽洽食品也因为疫情缘故销量大增。

“磕瓜子能解压抗抑郁,居家隔离的人们对瓜子需求倍增。”作为国内瓜子行业的头部企业,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斌表示,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去年公司就一直在扩充产能,做瓜子、坚果全产业链工厂,疫情到来之时企业全力以赴,取得好成绩。未来还要做透明工厂、让消费者看得见的工厂。

“4月全面转向海外订单,一天生产百万只口罩” ——响应市场需求,创新研发成功转产

6月4日,在合肥新站区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琛环保”)新建的口罩生产线上,每分钟有200多片KN95口罩、医用口罩下线,等待销往海外。

三个月前,元琛环保还只是一家专业从事除尘过滤材料的节能环保高新企业。三个月后的今天,元琛环保已成为我省节能环保企业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典型案例。

“疫情爆发后,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和原材料储备,我们抓机遇、强攻关,率先研发生产纳米级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材料替代熔喷布,并同步生产聚丙烯熔喷布、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和防护服等,一个月就成功转产口罩、防护服等生产销售。”公司董事长助理梁晴晴介绍,公司火速研发“纳米膜口罩”,即纳米级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材料,已通过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所、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所检验,对颗粒物初始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实现熔喷布替代材料“零的突破”。同时,企业实现熔喷布技术攻关“快速突破”。

科技研发带来良好的经济利润,仅一季度公司利润就超过3000万元。

“随着国内疫情的缓解,国内口罩需求量逐渐下降,4月开始,公司全面转向海外订单,5月份我们就有一千万只口罩出口欧美。眼下这批货是韩国的单子,全额付款。”目前,元琛环保产品已出口到欧美、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另一家深耕服装领域25年的好波内衣也在疫情到来之时,显示出强大的韧性与后劲。受疫情影响,600余家门店2月完全“停摆”,大年初一,安徽好波国际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奇就召开会议,寻找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对策,制定企业“加减法”应对策略:加强员工线上学习和培训、加强各店社群管理、加强产品直播、加强各类远程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加强产品的柔性供应链、加强对国家政策补贴的研究,同时积极减会议、减费用、减成本。这些强化企业“内功”的做法效果明显,公司目前已实现3月至5月销售额与去年持平,5月更是较去年同期增长26%。

袁奇表示:“疫情后,我们还抄底开店,用理想的价格拿下了一直想要的门面,3月至5月新开店30家。信心堪比黄金,我们有信心做长期的准备,并抱有必胜的信念。” 

“我们经营的是城市会客厅,人们休憩社交的好去处” ——餐饮+文创,盯准消费升级营业额迅速攀升

老旧木地板、踩上去吱嘎响却年代感强烈,树影婆娑半开放式庭院设计,灯光到位处处皆景,音乐轻柔人声细语……在合肥西城大蜀山脚下,有一家打卡网红餐饮店——合肥言鹿城市会客厅,一复工就迅速走红。

自去年6月份开业以来,言鹿巧妙地将餐饮与文创相结合,打造别具一格的城市会客厅,顾客争相打卡。

言鹿负责人李莉说这不是自己第一次创业,以前从事单纯的餐饮业,这次的创业则致力于做不一样的餐饮。整个餐厅300多平方米,装修就花了300多万元,因此,小店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环境管理,如绿植、物件摆设等。“顾客到这里不光为了吃饭,更重要的是休憩社交。”李莉说,餐厅可以带来美,这里不光喝茶、喝咖啡、谈事情,还可以让客人慢下来,有更多时间与空间去思考。

“3月15日复工,现在每个月的营业额已经冲到50万元,比疫情前还增长了,员工也从14人增至18人。”在李莉看来,餐饮+文创由于特色明显,受疫情影响不大,如今人们对餐饮的消费升级,使得这类文创小店颇受青睐。

民企活则经济活,民企兴则经济兴。合肥民营经济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全省民营经济考核中始终位居前列。2019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上,合肥共94家企业上榜,入围百强民企数量再次位居全省第一,是合肥经济建设的一大亮点。合肥市工商联秘书长程菲菲介绍,截至2019年底,合肥民营经济(包含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97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6.8%,今年1月至5月,全市民营主体新登记7.7万户,占新登记量的98%。

责任编辑:杨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