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5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中指出。向公众介绍科技知识、推广科技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科普工作者则是激发人们心中科学种子萌芽的关键人物。他们不一定身在科研攻关的一线,却不停传播着科技的成果,激发大众的科技热情,是助推科技发展的“土壤”与“甘泉”。
方明:直播激发科普热情
方明(左)与同事讨论直播拍摄要点。
方明在讲解中。
“大家随我来参观强磁场中心,这里的混合磁体的磁场强度高达42.9特斯拉,相当于地磁场的80多万倍,目前位居世界第二,我们的目标是冲击45特斯拉的世界纪录。 ”5月18日,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模拟直播现场,工程师方明面对镜头介绍道。
方明是去离子水系统及氦低温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工程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并爱上了科普活动。此后,他经常利用工作间隙到学校和社区与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向他们讲解地球磁场、磁场单位、强磁场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2019年,在第六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方明荣获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普使者”。
王威:从小鼓励科技创新
在科技课上,王威(左)让学生实践装满水的杯子可以放多少个曲别针,水才会溢出来。
王威在上科技课。
王威(右)为学生讲解科学原理。
5月30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在北京揭晓,来自泗县第三中学的王威获得创新争先奖状。
2002年,王威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泗县,成为一名物理老师。刚走上岗位,学校就安排他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在教学中,他以生活中的“无中生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推出“每周一观察,每周一设想”活动,和学生一起思考生活生产用具的缺陷并研究解决方案……2017年,王威和学生一起利用气流上升原理设计的多功能蚊蝇捕捉器,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成功申请发明专利。
18年来,王威和他的学生们共获得国际、国内各类创新奖300多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辅导员、省级骨干教师、省级优秀辅导员、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张禾:模型再现历史智慧

张禾调整自己制作的古代军事模型。

张禾(左)在向市民讲解建筑模型。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有完整的模数体系,比如故宫,虽然筹备材料的时间很长,但是建设过程仅用三年……”6月3日,在合肥现代科技馆,62岁的张禾向市民讲解建筑模型。在这里,他策划了中国古建筑模型展,其中多个古建筑模型由他亲手制作。
年轻时的张禾热爱收集军事模型,筹办过军事、航空科普展览,2017年他组织开展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专题科普宣传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当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从2018年,张禾又迷恋上中国古建筑,制作古民居模型、宣传古民居的科学元素成为他未来的新打算。
责任编辑:杨力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