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减灾救灾委员会、安徽省民政厅正式公示首批“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区)”名单,淮北市相山区榜上有名。据悉,首批“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区)”仅有两家,与淮北市相山区同期入选的还有铜陵市铜官区。

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区)创建试点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是《改革意见》明确要求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全国有安徽、山东、江西、湖北开展了省级层面的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区)创建试点。2018年4月启动创建工作以来,淮北市相山区抓典范、提水平、打基础、重实效,全面践行防灾减灾新理念,取得了阶段

淮北市主动申请将相山区作为试点,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安排部署。自2018 年 4 月份创建以来,相山区将创建综合减灾示范区作为全年重点任务,成立创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区、镇、村(居)三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全区社区全覆盖、城市农村全覆盖。

针对综合减灾基础设施,逐类逐项查漏补缺,新建、加固或确认等方式建立完善综合减灾基础设施。先后设立和修缮142 处应急避难所,为各镇街、开发区配备总价值约350 万元救灾物资,设立相山区综合减灾应急指挥中心,相山区综合减灾指挥中心,投入运营公益救援车辆 470 余辆。在完成“规定动作”基础上,严把“特色标准”,在“自选动作”上创出亮点特色,先后设立科普主题社区、地震减灾主题社区、环保减灾主题社区地震科普馆等,做到处处有特色。

根据全区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编制区域应急疏散路径图,做到所有社区人员逃生路径全覆盖。全面排查全区各类风险隐患,开展集中整治,编制全区综合减灾风险图,摸清风险底数,并逐步治理。对各级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实现区镇村三级全覆盖。因地制宜开展多项综合减灾演练活动。制定防灾减灾工作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学习、现场观摩、岗位培训等方式,分批次开展培训 30 余次。成立平安综合减灾文艺演出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咨询活动,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加大宣传力度,更有效的宣传该区综合减灾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今年8月中旬,台风“温比亚”入袭期间,相山区创建全国(省)综合减灾示范区领导小组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发放400万救灾资金。全区各安置点制度完善、保障有力,其中三堤口刘桥社区安置点600多人疏散井然有序,相山区经济开发区安置点共接收灾民200余人,各路社会力量也纷纷加入到抢险救灾中,开展心理疏导和物资捐助等工作,灾前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进行隐患点排查、加强物资储备,在抗汛抢险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全区无人员伤亡,积水也在两天内迅速排空,有效保障了居民财产安全。创建成果也得到上级肯定,在已获评9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2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基础上,今年申报的三堤口街道刘桥社区等9个社区拟定为2018年度“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渠沟镇钟楼村和曲阳街道濉河社区经省民政厅审核,已推报至民政部参选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相山区更是荣获“安徽省首批综合减灾示范县(区)”称号。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淮北市相山区将紧紧围绕创建主线,对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暂行办法》和《安徽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区)创建管理办法(试行)》确定的指标,结合本地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实行目标管理,严格盘点销号。对已达标的项目进行成果巩固,常态长效。

淮北市相山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相山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救灾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主要涉灾部门沟通协调,实现灾害预警信息共享,强化灾害防范预警,全力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不断提升救灾保障能力,注重工作实效,深化创建品牌特色,提升队伍水平,注重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建立和完善减灾科普宣传体系,广泛宣传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先进事迹,充分激发公众自我救护潜能和向善互助意识,营造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同时深入挖掘创建工作好的典型和经验,宣传全区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上的生动实践,利用报刊、网络、微信、微博等宣传阵地,全方位、多角度、高频率地宣传创建知识、创建动态。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使防灾减灾意识深入人心,引导人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通讯员 张少博)
责编:王换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