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工厂”有什么魔力?
2024-06-06 10:58:15 来源:

伴着数控激光切割机炽热的火焰,第一块钢板顺利下料,日前,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淮南至精钢结构分公司二期项目投产试运行。

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重要内容之一。不少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改造,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阵地。

“数字化工厂”在至精钢构已经实现。在二期厂房,激光切割机、数控火焰切割机、焊接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随处可见。应用智能化设备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设备上传的数据,实时、精确地捕捉、采集当前工况、生产工件数量、工作时长、能耗等。通过一些支持远程在线控制的设备,工作人员还能在控制室实现设备远程指令下达、启停等。如此,公司能随时对设备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及改进。

在厂房出入口等重要区域可以看到,高清智能摄像头正不断地为作业生产线进行视频记录存储,实现实时在线可视化管理。而且,这些智能摄像头,还能对安全帽佩戴、工装着装、焊接防护面罩佩戴等行为进行智能识别、保证车间人员作业安全。

据了解,由于钢构行业有自身的产品加工需求和行业特点,这些设备都是至精钢构经过调研分析选购的,性价比高、易于维护,公司还对操作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维护知识,保障设备高效稳定运行。

数字化工厂建设中,钢结构设计与三维建模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至精钢构,钢结构的优化设计中已经引入了三维建模。工厂可以根据客户订单需求,精确地创建出任意尺寸的、复杂的钢结构三维模型,设计出最优化的方案,让制作过程更加省事、造型美观达到预期。在提高工作绩效的同时,还能大幅度降低损耗。

“数字化工厂”建成后,公司能随时提取分析生产经营业务数据,展示实时动态,还能对车间生产工况进行远程在线动态监管,对智能化设备生产工况进行实时展示、远程控制和在线运维管理。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智能化生产加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在99.9%以上,减少人员20%,生产效率提高了30%。”淮南至精钢结构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对建模、采购、领料、加工产品各个环节实施环环相扣的数字化管理、数据自动分析,能够实时掌握所有生产环节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优化调整。让数字赋能管理,提高至精钢构管理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一期、二期厂房屋顶可以看到,光伏面板整齐排列,生产出来的电能,为厂房提供绿色能源供给。光伏发电数据与生产用电需求实时显示,方便及时干预调整,提高绿电在生产过程用电的占比。

喷涂车间内,节能环保设备正在对废气进行收集,通过两级吸附和燃烧处理,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焊接车间内,悬浮式焊接烟尘吸附设备在对焊接烟气进行收集过滤,减少焊接烟尘的排放,在净化作业环境的同时,有效降低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

此外,工厂还利用非生产性用地,种植树木、花草等,做到裸露土体全覆盖,打造花园绿色工厂。

“转型向‘质’,升级向‘新’。我们引进行业最先进的制造设备,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使其与企业主业深度融合发展,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建筑+新能源’、‘工业+新能源’的绿色工厂,实现数智化、绿色化制造。”淮南至精钢结构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喜新”不“厌旧”。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超80%,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等于把一些需要改造升级的传统产业当成所谓的“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如何以新质生产力的要素去赋能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才至关重要。

新质生产力的“新”在于创新。对传统产业而言,通过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注入和原有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可以有效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至精钢构用好智能化手段,立足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了产业数字化,提升了企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记者 朱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