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 500万美元额度内可自主借用外债
最近,跨境融资迎来了重磅信息——国家外汇管理局将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扩大至包含安徽省在内的17个省(市)。
跨境融资也就是俗称的外债。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负责人表示,新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安徽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可在5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对于发展前景较好、属于国家重点支持行业和领域的试点企业,还将给予重点支持。
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省涌现出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工艺先进、市场前景良好的创新型企业。部分创新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跨境融资额度上限较低,一些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试点政策推出后,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核定外债额度内自主借入外债,融资需求得以更好满足,融资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负责人表示,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在微观上有助于支持安徽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更好地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企拓宽融资渠道,在宏观层面有助于支持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试点企业有哪些条件?如何申请办理呢?
据悉,试点企业应注册在试点区域、成立时间一年(含)以上且存在实际经营活动的非金融企业(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除外);获得国家或地方相关部门认证的高新技术或“专精特新”企业;如为货物贸易外汇收支名录内企业,其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分类结果应为A类;近两年无外汇行政处罚记录(成立不满两年的,自成立之日起无外汇行政处罚记录)。试点企业申请参与试点业务,应在办理外债签约登记时向所在地外汇局提交:申请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国家或地方相关部门认证为高新技术或“专精特新”企业的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借款意向书或借款合同原件及其主要条款复印件;上一年度或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原件和复印件。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是我省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及部件研发和制造,拥有多项自主核心知识产权。6月17日,该公司办理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完成了280万美元外债登记。“我们通过试点业务成功从境外融入低成本资金,大幅提高了企业借用外债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满足资金周转需要,这增添了我们发展的信心!”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服务优化
让企业外债业务办得更快、更省心
稳外贸促发展,必须实打实解决企业的现实难题。
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国内多点散发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外贸企业因出口货物海运仓位、集装箱、运输等费用增长,出现了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安徽阜阳风劲霸机电有限公司也遭遇了这样的难题。企业境外股东为缓解资金周转压力,拟向其提供1000万美元外债资金。然而,4月份该企业受疫情影响企业法人代表无法从外地返回,企业因无法人代表证件无法开立外债账户,不能及时收到这笔资金。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23条”金融举措,“支持非金融企业的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该公司在当地外汇局指导下,利用原外债账户办理了该笔外债的资金收付,及时解决了资金汇路不畅的问题。“以前每笔外债要对应开立1个外债账户,并且每笔外债最多开立3个外债账户,现在不仅可以多笔外债共用1个外债账户,每笔外债的外债账户数量限制也取消了,主要是为了给予企业外债账户管理方面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自主权。”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负责人说。
优化账户管理的同时,登记管理也在不断简化。外汇局将符合条件的外债注销登记下放至银行办理,并积极支持企业线上办理外债登记,减少企业往返外汇局次数,让企业外债业务办得更快、更省心。
“因生产经营需要,想从境外借入一笔资金,需办理外债登记。但企业地处霍邱矿区,与市区相距180公里,加之4月下旬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企业无法现场办理业务。”六安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好在我们从银行了解到外汇局支持线上办理外债登记后,及时与当地外汇局取得联系,在其指导下通过外汇局政务服务网上系统“线上”办理了外债登记,非常方便,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入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并不断简化登记管理、放松汇兑限制和优化账户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负责人介绍,我省大力推进已出台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改革举措,持续抓好各项便利化政策落实,提升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
稳定预期
融资额度不断提升、成本稳步降低
成本降低了,效益才能增加,企业才可拥有内生动能。
今年5月,安徽省中安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因扩展业务规模与境外银行签订一笔5000万美元的借款合同,合同签订后企业从银行处获悉境外人民币资金综合成本比美元资金综合成本更低,并且不涉及汇兑损益,可以减少汇兑成本,于是决定改变用款币种。在了解到外汇管理政策已经放宽了提款和还本币种必须与签约币种一致的限制后,该公司最终选择以人民币资金办理了外债资金提款和使用。据测算,通过灵活选择用款币种,企业借债综合成本降低了5BP(基点),节约成本16万元人民币左右。
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负责人介绍,近些年外汇局不断放松跨境融资汇兑限制,允许外债提款和还款币种与签约币种不一致,允许外债资金意愿结汇,并实施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便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减少汇兑成本。
道益精密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需要借入外债资金600万美元。由于该公司外债资金支付用途多样,且笔数较多,单笔金额小,逐笔提交用途证明材料会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成本,且企业常因账期无法及时提供相关发票,影响资金支付进度。开户银行在充分评估了风险后,为企业办理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企业凭一纸“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支付命令函”,就即时完成了资金支付。“以往需要两三天准备合同、发票等证明资料,办理便利化业务后资金支付周期大幅缩短,极大提高了资金支付效率,降低了资金周转成本。”该公司负责人说。
在贯彻落实好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的各项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结合省情,从支持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等角度,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适合我省企业的资本项目外汇改革试点,为我省企业跨境融资创造了政策先行先试的机会,“允许外债模式调整”试点政策正是其中之一。
“疫情期间,我们急需从境外母公司借入资金进行生产经营周转,但由于原本选择的借债模式为‘投注差’模式,外债最多只能借款16万美元,难以满足借债需求。”普迈科(芜湖)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当地外汇局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积极向企业宣传了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在推进的一项“允许外债模式调整”试点政策,帮助企业成功将“投注差”模式调整为全口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调整后企业此次可借外债规模提高了555万美元,“资金有保障,企业发展有底气”。(记者 何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