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 新天地
2022-06-27 11:32:06 来源:

张小宝独创的300亩“芡实+小麦”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收益。

张小宝利网络平台推销自己的农产品。

现代化生产线加工高质量的大米。

张小宝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产品。

“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各个环节都打通了,农业产业化的空间更大!”6月23日,在明光市涧溪镇九塘村安徽省嘉山稻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小宝一边推销自产的稻米,一边向记者讲述“触网”的好处。

张小宝生于1984年,在外闯荡几年后,于2004年底回到家乡九塘村,跟父亲学种水稻。2015年,明光市入选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张小宝嗅到了商机,次年9月,注册了公司,作为首批农村电子商家入驻明光市电子商务产业园。

张小宝不断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连锁店+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打通了农产品生产、深加工、电商销售多个环节。目前,他的公司拥有5000余亩种植基地,5000平方米仓储、烘干、加工厂房,1条日加工大米100吨的现代化生产线,形成集生态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通过了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网络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从昔日的“汗滴禾下土”到今天的玩转产业链,张小宝成了“新农人”,先后获得“安徽省首届职业经理人”“第二届安徽省创业创新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记者 李博 摄影报道)

朱若玉和工人们一起探讨葡萄养护技巧。

朱若玉在养殖场里检查鸡蛋质量。

朱若玉在为农户普及有机肥料知识。朱若玉的企业作为我省首批职业农民培训基地,长期为农民提供创业平台服务。

朱若玉向父亲介绍公司网站内容。她接过父亲的养殖场后,养殖场现已发展成为500亩高效示范三产融合的生态循环产业园。

6月16日,灵璧县冯庙镇绿飨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若玉像往常一样,在养殖场里检查鸡蛋质量。“90后”的她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用7年多的时间,不仅将父亲的养殖场做大做强,还以有机肥生产为纽带,联通“种”“养”“游”产业链,发展起绿色循环生态农业。

农业投资大、收益慢、风险高,但朱若玉对乡土充满眷念和热情,她主动担起循环农业探路者的角色。朱若玉通过将粪污转变为有机肥料,不仅解决了污染源问题,同时生产出可有效改良土壤的优质有机肥,种植出优质安全农产品,实现养殖业、种植业之间的良性循环,资源循环利用率接近100%,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各类鲜蛋5000多吨、有机肥料2万多吨、绿色蔬果4000多吨,农产品增值25%以上,带动农民增收15%以上。

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朱若玉没忘记初衷。她通过产业带动、提供就业岗位、创建扶贫基地、农产品购销、技术培训与物资支持等多种方式扶持带动脱贫农户400多户。作为一名有理想有信念的新“农人”,朱若玉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宿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记者 程兆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