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为安徽高质量发展赋能
2021-11-02 10:56:23 来源:
省委书记郑栅洁在省党代会报告中强调“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我省始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为深入贯彻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及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决策部署,2018年10月,安徽就出台了《安徽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提出了从支持数字技术创新、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平台等十个方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支持举措。2018年以来,全省围绕“产业转型结构升级”,着力实施了“三重一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因此,总体来看,安徽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扎实、开局良好、势头强劲、机遇难得。
 
一要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近年来,我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安徽在量子保密通信等前沿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领先。“中国声谷”成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此外,随着5G牌照发放,联通5G工业互联网联盟也在5G商用元年落户安徽,安徽的第一个5G基站在合肥建成;在信息化与产业发展方面加速融合,两化融合指数领先中部;同时,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二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实施“新基建+”行动,推动江淮大数据中心、先进计算中心、数字科技中心、城市大脑等建设。数据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挖掘数据本身的价值,突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促进产业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突破数据治理中共享、安全、权益分配等方面面临的障碍,强化大数据资源协同治理,从“内部共享”向“跨界融合”延伸;要加快建立政府、企业、第三方等多主体协同参与,面向大数据生产、运营与使用的大数据资源综合治理机制,进而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内外、行业内外、企业内外的数据共享与融合。
 
三要全面建设数字江淮,强化数字经济治理。随着“互联网+”、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产业和政策的不断推进,安徽省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应用方面,既取得了量变的成绩,更取得了质变的进步。但数据资源壁垒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在跨界数据关联、多粒度数据融合等方面仍然存在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困难。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安全、数字经济市场秩序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要加快推进数据经济立法,从“数据驱动”向“法律保障”延伸,是规范数字经济市场秩序的必然路径。
 
四要大力夯实人才资源基础,从“企业技术人才”向“政府管理人才”延伸。人才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和关键动力。我省具有独特的数据人才优势,安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在汇集人才资源方面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目前对于数据人才的定位,更多地侧重于企业的技术型人才,而相对忽略了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管理型人才,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管理人才。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同祥也离不开具有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的政府管理人才。要依托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等组织的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数字经济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政府公务员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更好的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能力。这对于加速“数字江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数字江淮”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发展为安徽的产业创新、结构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我省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抓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突破技术、人才、应用、制度等方面的障碍,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最大程度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作者:袁维海系皖西学院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