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集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心血,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兼具了北方四合院的大气与南方园林的秀气自成一格,其构成元素清新典雅,建筑结构严格紧密,彰显着其独特的魅力。“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工艺与艺术形式,对我国建筑影响深远。
关键词:徽派建筑;文化;艺术;传承
一、徽派建筑的起源
徽派建筑的形成,最早起源于东晋。当时的王,谢,桓、庾四大家族在南迁之后,汲取了苏杭与北方建筑的优点大兴土木。之后东晋明帝时代的中书令庾亮,更是亲手参与设计与建造了大量园林,这些建筑对徽派建筑的启蒙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到了明中叶之后,徽商崛起,商贾的财力雄厚。而受到古徽州传统文化的影响,无数徽商选择了在功成名就后衣锦还乡,“盛馆舍以广招宾客,扩祠宇以敬宗睦族,筑牌坊以传世显荣”。古徽州名门望族花重金聘请匠人,大修宗祠牌坊,在徽州的黟县南屏一村就有着30多座祠堂,200米的轴线上宗祠与家祠组成了一个宏大的古祠堂群。古徽州的民间不乏擅长雕刻绘画的能工巧匠,大商贾在建造房屋的同时,将文化的风格一点点烙印入建筑风格之中。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一面墙倾倒了六个朝代”,徽派建筑在无数岁月的沉淀中慢慢发展,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融合了本土与外来文化,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建筑风格。
二、徽派建筑的特点
祠堂庙宇,园林牌坊,村落民居,这些建筑实体在平面布局上灵活多变,空间结构的规划紧凑而不拥挤,体现出了徽州独特的地域特色。在地理位置上,由于徽州地区多处于丘陵加上古代风水观念的影响,徽州古村落的选址多为四面皆山之处,在相对封闭的地势中以一溪流作为村落进出的咽喉,在波光粼粼的流水旁,在云雾萦绕的群山间,古朴的建筑展示了古徽州人天人合一的理念。
徽式宅居多采用多进院落式与三合院式,房屋整体讲究坐北朝南与结构对称,外观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美感,白色的马头墙错落有致,黑色的砖瓦将房屋整体与背景分割开来,将房屋的视觉效果完整的展现出来。在房屋内部,徽式住宅由堂、天井、房三个部分构成,以中轴线对称分布中间为厅堂,两侧为房,堂前为天井。“堂”作为徽宅的基本空间一般分为两种类别,一种是空间较大敞开式的,由厅堂与祖堂构成以供家人亲友拜访交谈,另一种则是作为祭拜祖先的祖堂使用,多为设置祖先牌位的地方。而“房”则是处于封闭状态的寝居, 一般与外部分隔开,为家眷日常生活所用。至于“天井”,就是徽宅的中心所在,其主要功能是为了改善室内采光,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同时,它体现了徽州人“四水归堂”的理念,将雨水由各方房檐流入室内,传达了聚财聚气的愿想。
从材料上来看,因为古徽州盛产木材,所以徽派建筑多以木、石、砖为材料,并由木构架为主,附以”三雕”(砖雕,石雕,木雕)使得整个建筑美观与实用性并存,从而确定了徽派建筑对当代建筑的重要地位,即继承其美观实用的一面,又注入现代时尚的原素。
三、徽派建筑的传承与保护
完好的保存为古老的徽州带来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以至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在安徽省甚至全国都名列前茅,目前,黄山市境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20处,中国传统古村落68处,各类古建筑近4000处,国家和省非遗近百项。这是徽州的骄傲,但也给我们的保护利用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当前的建筑文化很大一部分受到了西式建筑理念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徽式建筑无法得到完善的保护与发展。原本的青瓦白墙历经了沧桑的岁月之后,出现了粉墙脱落,檐角破损等不同程度的损坏。我们应当将全面加强对传统徽派建筑文化的保护,使其在新时代到来的今天也能以自己的方式传承与发展下去。下面结合我所学知识和黄山古镇古街的现状,谈点有关徽派古建筑保护利用的浅显看法。
一是尽快完善有关徽派建筑的保护制度和办法,注重制度创新。虽然2014年黄山市政府出台了《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利用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层面加强保护,但更应该对各类古建筑的保护利用予以具体化和细致化,同时根据形势需要出台相配套的管理办法,推动保护和利用的持续发展。
二是不断加强宣传,打造文旅产业品牌,提升旅游质量,以旅游促发展,以发展带传承,不断提升旅游品位,积极推进古村落、古建筑向特色小镇,休闲小镇方向发展和提升,推进进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徽文化园建设,提高旅游产业附加值,全方位地营造保护和传承的良好环境,形成从政府到居民上下齐抓共管的意识,提高市民、村民的参与度和自觉性。
三是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发挥各个院校的人才优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培养一批掌握木雕、砖雕、石雕、竹雕、歙砚、徽墨制作等“徽州六绝”工艺的徽州工匠队伍,特别是培育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习基地和传承人,防止后继无人,实现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变。
徽州是一个极具文化特色的地方,包罗了群山秀水的同时也孕育了深邃迷人的地域文化,徽学作为一个流派与敦煌学和藏学一起被列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学,已广泛被全世界接受,其独特的地域环境造就了水墨画般的徽派建筑,并将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交织成一片美丽迷人的靛青色,必将给后世留下无限的追思。(夏培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