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军,女,出生于浙江绍兴。2003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
一、策划展览:
1、2007年11月,参与策划“南北雕塑交流展”(上海城市雕塑中心)
2、2012年7月,参与策划“相约台北•上海油画雕塑作品展”(台北市立美术馆)
3、2013年7月,主持策划“陈逸飞文献展(1960-1980)”(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4、2014年9月,主持策划“张充仁文献展(1936-1966)”(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获文化部优秀展览项目)
5、2014年10月,独立策划“自在的涂境”(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6、2015年1月,独立策划“具象的当代性•第一回”(上海徐汇艺术馆)
7、2015年6月,主持策划“这里阳光灿烂——哈定文献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获文化部优秀展览项目)
8、2016年2月,独立策划“具象的当代性•第二回”(上海大韵堂艺术馆)
9、2016年4月,独立策划“中国角色——张晨初作品展”(上海徐汇艺术馆)
10、2016年7月,主持策划“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11、2016年9月,主持策划“城市的温度——中新当代艺术交流展”(上海大韵堂艺术馆)
12、2017年4月,主持策划“薪火相传•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家系列——陈古魁作品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13、2017年8月,参与策划“再读哈定——《哈定绘画技法讲稿》手稿展”(新华中心•新空间)
14、2017年9月,独立策划“具象的当代性•第三回”(上海徐汇艺术馆)
15、2018年4月,独立策划“多元镜像——2018上海当代艺术展”(临港当代美术馆)
16、2018年6月,主持策划“初芒计划(2018)——上海少儿优秀美术作品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17、2018年7月,主持策划“薪火相传•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家系列——任丽君作品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18、2018年8月,独立策划“具象的当代性•第四回”(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19、2019年3月,参与策展“星象•五年——水墨当下与未来研究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20、2019年4月,独立策展“复调——帕维尔&王劼音”(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21、2019年5月,独立策展“国际视域与中国方式——2019上海当代艺术展”(上海临港当代美术馆)
22、2019年6月,主持策展“初芒计划(2019)——中国少儿优秀美术作品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23、2020年8月,独立策展“积聚与生成——2020上海当代艺术展”(上海临港当代美术馆)
24、2020年9月,主持策展“初芒计划(2020)——中国少儿优秀美术作品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获上海市优秀公共教育项目)
25、2021年6月,主持策展“初芒计划(2021)——中国少儿优秀美术作品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26、2021年10月,主持策展“时代印痕——唐世储雕塑生涯六十年回顾”(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27、2021年10月,独立策展“液态——2021上海当代艺术展”(上海临港当代美术馆)
二、发表论文:
1、《一个执着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家——回顾俞云阶油画艺术道路》发表于2003年第8期《美术》杂志;
2、《油画市场需要健康发展》发表于2006年第1期《上海艺术家》杂志;
3、《“复制”与“包装”不是艺术的捷径》发表于2007年第3期《美术观察》杂志;
4、《塑人•塑己•塑春秋——上海举行现代雕塑家张充仁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发表于2007年第10期《美术》杂志;
5、《专家把脉,探寻上海美术发展新路》发表于2007年第2期《上海艺术家》杂志;
6、《用艺术回望历史》发表于2007年第3期《上海艺术家》杂志;
7、《与文化部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参与者唐世储对话》发表于2008年3期《上海美术》杂志;
8、《女性主义艺术在中国》发表于2008年第5期《国家美术》杂志;
9、《上海青年雕塑家的现状与反思》发表于2008年第1期《上海美术》杂志;
10、《宝岛美术之行》发表于2008年第5期《上海艺术家》杂志;
11、《重返与对接——关于王燮达的雕塑作品》2009年第2期《上海美术》;
12、《仿制与古典——韩子健访谈录》发表于2009年第10期《国家美术》杂志;
13、《刘曼文访谈》发表于2009年第6期《上海艺术家》杂志;
14、《艺术如何走进生活》发表于2009年12月22日《解放日报》第七版观点栏目;
15、《建构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身份》入选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当代美术创作论坛论文集》;并发表于2010年第1期《上海艺术家》杂志;
16、《初探世博——建筑之表皮》发表于2010年第3期《上海艺术家》杂志;
17、《对“相约上海——马赛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展部分参展艺术家的访谈》和《相约马赛,相约上海》两篇论文发表于2010年第6期《上海艺术家》杂志;
18、《为时代塑像——谈雕塑家陈道坦的艺术》发表于2011年第3期《上海美术》杂志。
19、《守望与重建——关于杨涵作品展》发表于2011年第4期《上海艺术家》杂志;
20、《精神还乡——一位艺术家的求索之路》发表于2012年第1期《上海美术》杂志;
21、《纳米立体主义——丽塔•阿道夫-沃尔法特的理论观》发表于2012年第3期《上海美术》杂志;
22、《如歌的行者》发表于2012年第10期《艺术当代》杂志;
23、《当代雕塑的概念扩张》发表于2012年第10期《艺术当代》杂志;
24、《未完成的现代性——试论当代海派艺术的特色与成因》发表于2012年第4期《上海美术》杂志;
25、《行进•行经“上海油画雕塑院学术交流与发展塈2012上海雕塑计划——生活维度”研讨会综述》发表于2013年第1期《雕塑》杂志;
26、《殷雄:画内心的真实》发表于2013年4月13日《新民晚报》;
27、《动静之间,何为雕塑》发表于2013年第4期《艺术当代》杂志;
28、《浅析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发表于2013年第3期《上海艺术家》杂志;
29、《优雅的抒情——夏葆元》发表于2013年第5期《中国油画》杂志;
30、《主题性绘画的标杆——陈逸飞》发表于2013年第3期《上海美术》杂志;
31、《艺术作品的“能见度”》发表于2013年第9期《艺术当代》;
32、《清风朗姿——观贝聿玿的艺术与人生》发表于2014年第1期《上海美术》;
33、《艺术教育不可有一颗急功近利的心》发表于2014年7月30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33、《在路上》发表于2014年第9期《国家美术》杂志;
34、《架上何为——写在“自在涂境”四人展之际》发表于2014第11期《国家美术》杂志;
35、《不能被遗忘的星——以张充仁为例谈文化资源保护》发表于2014年第4期《上海美术》杂志;
36、《有多少艺术遗产可以重来》发表于2014年4月9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37、《艺术展览热的“背后”》发表于2014年4月30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后转载于2014年6月2日的《中国文化报》上;
38、《从“百分比艺术”到“公共艺术计划指南”》发表于2014年第6期《上海艺术家》杂志;
39、《上海双年展:不解释,你能懂?》发表于2014年12月17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40、《具象何以当代?》发表于2015年第2期《艺术当代》杂志;
41、《艺术大家缘何被遮蔽》发表于2015年第2期《美术研究》杂志;
42、《从多元艺术展汲取多种养料》发表于2015年6月1日《解放日报》。
43、《文献展黏合起美术史残片》发表于2015年6月3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头条;
44、《梵高的魅力何在》发表于2015年第2期《上海美术》杂志;
45、《让更多文化艺术进驻写字楼》发表于2015年第4期《上海艺术家》杂志;
46、《布展“不科学”,会坏了一个好展览》发表于2015年10月22日的《文汇百家》
47、《“大师”扎堆来展,商场能消化吗?》发表于2015年10月28日的《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头条;
48、《我们的文艺,召唤怎样的青年》发表于2015年11月6日的《解放日报》上。
49、《大师展青睐商场,竟是被逼无奈》发表于11月18日的《文汇报》。
50、《艺术展览如何避免“互掐”?》发表于2015年12月9日的《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51、《仇英特展启示录》发表于2015年12月31日《文汇报》文艺百家;
52、《让观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发表于2016年1月6月《解放日报》文化版;
53、《“大同大张”戳痛了哪些人的神经?》发表于2016年1月19日《艺术国际》;
54、《大师特展,带给我们些什么?》发表于2016年第1期《上海艺术评论》
55、《读图时代的艺术立场》发表于2016年第5期《艺术当代》
56、《那么多展馆要拿什么展览来填?》发表于2016年7月13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57、《法国的“艺术殿堂”,为何选择和上海在一起》发表于2016年7月16日《上海观察》
58、《艺术展览进商场,80年前市百一店已出现》发表于2016年8月9日《上海观察》
59、《白墙计划:创作与展示的一种全新方式》发表于2016年第7期《艺术当代》;
60、《文献展,一种能够深度阅读的展览》发表于2016年第3期《上海美术》;
61、《建材城里的经典大师展,消费的是家具还是艺术》发表于2016年11月8日《澎湃》艺术观。
62、《城市更新:从凯旋门到“新凯旋门”》发表于2017年3月3日《上海观察》
63、《网络已可饱看高清艺术,那非去美术馆不可的理由是什么》发表于2017年3月6日的《澎湃新闻-艺术评论》
64、《“心印”——一场以双个展形式进行的交流与对话》发表于2017年第3期《艺术当代》杂志
65、《从“雨屋”到“光的艺术”,沉浸式艺术展览的背后》发表于2017年5月6日的《澎湃新闻-艺术评论》
66、《文献展是一种能够深度阅读的展览》发表于2017年5月25日《文汇报》
67、《从“僵尸游行”先西方先锋艺术传统》发表于2017年7月13日《澎湃新闻》
68、《什么样的艺术展览,竟让一座城市获得新生》发表于2017年8月16日《文汇报》
69《重回历史深处——谈文献展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发表于2017年第4期《上海艺术评论》
70、《从“充仁画室”到“哈定画室”——试论画室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发表于2017年第3期《上海美术》
71、《不能被忽视的艺术作品的空间际遇》发表于2017年11月23日《文汇报》
72、《美术馆的核心使命是什么》发表于2017年第6期《上海艺术评论》
73、《镜像反射:当代艺术对话都市的新方式》发表于2018年4月25日《文汇报》
74、《哈定评传》收录于2018年8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哈定文献》
75、《周碧初的现代艺术之路》收录于2018年10月《第二届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大会论文集》,
76、《当代艺术如何映照当代都市文化?》发表于2018年第5期《上海艺术评论》杂志
77、《从“人工红叶遭拆”谈城市空间的公共艺术实施》发表于2018年11月26日澎湃“艺术评论”
78、《文献之于美术史的价值》发表于2018年12月2日《文汇报》
79、《如何通过策展引导少儿艺术教育》发表于2019年第1期《上海艺术评论》
80、《上海离世界艺术之都还有多远》发表于2019年3月22日《文汇报》头版
81、《东成西就——上海油画家的水墨情缘》发表于2019年第1期《上海美术》
82、《孩子,请画出你的烦恼和秘密》发表于2019年5月29日《新民晚报》
83、《国际视域下的中国方式,为当下的艺术创作供给动力》发表于2019年6月5日的《文汇报》
84、《周碧初对油画艺术现代性的追求》收录于《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史料研究论文集》(第一辑)
85、《新建美术馆面临共同挑战:拿什么立馆?》发表于2019年8月2日《文汇报》
86、《警惕“虚胖“的美术馆——目前国内公共美术馆建设的几大误区》发表于2019年8月11日《中国文化报》
87、《美术馆怎么可以卖画?!》发表于2019年9月22日《新民晚报》
88、《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不能止步于热闹》发表于2019年11月5日《文汇报》
89、《法国如何借助博物馆在海外圈粉无数?》发表于2020年2月12日《文汇报》
90、《馆长新论:法国如何借助博物馆在海外圈粉无数?》发表于2020年2月12日《博物馆头条》
91、《周碧初对油画现代性的追求》收录玗2020年2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史料与研究工作坊论文集》
92、《一场艺术大赛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发表于2020年9月20日《新民晚报》“新民艺评”
93、《积聚与生成——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体系的自我建构》发表于2020年第11期第6期《艺术当代》杂志
94、《美术馆应是学术高地,而不仅仅是网红打卡地》发表于2021年1月21日《文汇报》;
95、《借海外大师特展打造带动本土艺术的平台》发表于2021年3月25日的《文汇报》;
96、《NFT加密艺术掀起的喧哗与骚动,让人们正视数字艺术久被忽略的价值》发表于2021年5月9日的《文汇报》;
97、《如何让历史名人成为当下网红,徐渭诞辰五百年大展带来新启示》发表于2021年8月14日的《文汇报》;
98、《初芒计划:学会用艺术的方式真实表达自我》发表于2021年第4期《上海艺术评论》杂志;
99、《上海油画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性追寻》发表于2021年9月17日《文汇报》
100、《形塑——我观唐世储的艺术人生》发表于2021年8月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唐世储雕塑》
101、《够柔性就够多变,够无常也就够永恒——“液态”和她的力量》发表于2021年10月20日《中国美术报》
102、《唐世储,肖像是一个人的传记》发表于2021年10月20日《新民晚报》
103、2021年10月28-29日,参加由上海博物馆主办的“万年长春——海上千年书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题为《暗流与主流——试论1949-1979上海油画发展的两条路径》论文
三、编撰画册
1、2003年,参与编撰学术专题性画册《周长江》(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2005年,参与编撰大型学术文献性画册《四十年——上海油画雕塑院》(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3、2007年,参与编撰学术性画册《往东往西——上海油画雕塑院研究展》
4、2009年,参与编撰学术性画册《08标的——上海油画雕塑院研究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5、2013年,参与编撰学术性画册《条条道路通罗马》
6、2015年,入编《中美策人访谈录》(中国文联出版社会出版)
7、2018年,主持编撰《哈定文献》(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四、艺术讲座
1、2007年10月,在上海市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主持“雕塑的鉴赏”
2、2007年11月,在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主讲“雕塑的鉴赏与收藏”
3、2015年5月, 在新天地太平湖,主讲“梵高的魔力何在?”
4、2015年6月,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和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主讲“文献展的学术意义及实战经历”
5、2016年8月,在思南读书会,与肖谷联合主讲“海上风度——从周碧初文献展谈起”
6、2017年10月,在上海建桥学院主讲“艺术发展的最新趋势”
7、2017年10月,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主讲“艺术、媒介与创新”
8、2018年1月,在上海美术学院南院主讲“都市美术资源的保护与再生——以文献展为例”
9、2018年3月,在上海美术学院南院主讲“如何利用现实资源进行当代艺术创作?”
10、2018年6月,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主讲“全球化时代艺术何为?”
11、2020年10月,在上海戏剧学院主讲“美术馆公共教育何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