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雄峰:新时代徽商的公益担当
2025-08-07 16:34:53 来源:安徽经济新闻网
在家乡枞阳县项铺镇边山村,疏雄峰的名字像村口那棵老槐树,扎根在乡亲们心里。大伙念叨他,不单因他是从边山村飞出去的“金凤凰”,更因他兜里揣着成功的钥匙,手里却总攥着给家乡的“暖炉”——那些年复一年的爱心善举,像春雨般落在乡邻心坎上。
 
疏雄峰,安徽枞阳县人,南通铜陵商会执行会长、常务副会长,南通銘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破自行车上的诚信密码

1970年代的山村,麦麸做的“糠粑”是疏雄峰童年最深的味觉记忆。“咽下去剌嗓子,可家里姊妹多,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他常说。初中毕业那年,16岁的少年背着补丁包袱走出大山,工地上的灰浆、集市里的吆喝、东北雪地里的乞讨……生活的砂纸,把他的肩膀磨出厚茧,也把“实在”二字刻进了骨子里。  
 
2009年的南通,秋雨裹着寒意。39岁的疏雄峰骑着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穿梭在街巷找油漆活。前一年在北京赔光了积蓄,连房租都得赊着,可他对每面墙都像对自家孩子——砂纸磨到掌心发烫,漆面调得比阳光还匀,连墙角缝隙都要用小刷子细细填实。“人家信你,才把家交给你,不能砸了招牌。”
 
这份较真,让一位业主动了心。“我厂房的漆面工程,一百万,交给你敢接不?”疏雄峰攥着磨破的手套,眼里亮得像有光:“您放心,我拿手艺赌。”三个月后,那栋厂房的漆面光滑得能照见云影,业主逢人就夸:“安徽来的小疏,比金子还可靠。”这一百万,成了他事业的“第一捧炭火”,慢慢烧旺成燎原之势——2021年,南通銘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挂牌时,他在心中念叨的第一句话还是:“不欠一分薪,不欺一份心。” 
 
如今,边山村30多个乡亲跟着他干活,10多个老乡在他帮衬下成了“小老板”,带着近200个枞阳人在工地上挣钱。“疏总给我们租的宿舍有空调,每月工资从不拖到下月头。”老乡抹着手上的水泥灰笑,“这比啥都强。”

从路灯到书桌的温暖轨迹

2020年清明,疏雄峰踩着泥泞回边山村祭祖。夜幕落下来,村口主干道亮堂堂的,可往村里走的路黑得像泼了墨,几位老人拄着拐杖挪步,影子在地上歪歪扭扭。“这哪行?”他当晚就找到村支书,“装路灯的钱我来出,得让乡亲们夜里走得踏实。”他随即捐赠5万元用于村庄路灯建设。
111.jpg
 
半个月后,20盏路灯在通组路上亮了起来。暖黄的光洒在稻场上,孩子们追着影子跑,老人们搬着板凳在灯下聊天,有人指着最亮的那盏说:“这是雄峰给咱村挂的月亮。”
 
这样的“月亮”,还挂在村卫生室的墙上。一次陪父亲测血压,他见诊室里的血压计旧得指针发抖,药柜上的玻璃裂了缝,当场掏出1万元:“添点新家伙,让大伙看病舒坦点。”  2023年,疏雄峰听说村里要成立救急难互助社,又随即向该社捐资5000元,用于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更暖的光,照在孩子们的书本上。从2021年起,他每年都赶在开学前回项铺镇,把助学金送到贫困生手里。罗玉珍的儿子接过钱时,手紧张得攥成拳,疏雄峰拍着孩子的肩说:“好好学,将来有本事了,也帮衬帮衬别人。”五年下来,6.2万元让17个像这样的孩子走进了大学校园。今年又给南通大学捐款2万元 。
222.jpg
 
徐庄组的姜建龙家,他送去的2000元现金还压在枕头下。这个因病失去劳动能力的汉子,妻子走了,儿子在读初中,日子过得像漏雨的房。疏雄峰听完眼眶红了,当天下午就揣着钱往他家赶,临走时把手机号写在纸上:“有难处就找我,别怕。” 2025年7月又为石溪村残疾特困户史子友捐款4000元。
 
这些年,从在疫情防控、铺桥修路、安装路灯、医疗救助、捐资助学、接济孤寡贫弱人群等方面,多次捐资捐物,这些年他到底捐了多少?疏雄峰挠挠头笑:"没数过,碰上了就帮一把,家里捐款证书有一大堆,有的证书都没要,就光证书上的估计有个100多万元。
 

把共富的种子撒在家乡泥土里

“我是从边山村的泥地里长出来的,根在这。”疏雄峰的办公室里,摆着个枞阳特产的陶罐,里面装着家乡的黄土。2023年,他把这份“根”扎得更深——在项铺镇办起新能源公司,让20多个乡亲不用再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更让人期待的,是他念叨了半年的养老院。“村里老人多,有的子女在外打工,身边没人照应。”他正跟民政部门跑手续,想建个能吃饭、能看病、能聊天的地方。
 
从带乡亲务工,到在家乡办企业,再到规划养老事业,疏雄峰的脚步总围着家乡转。“没有党的好政策,我哪能从泥腿子变成企业家?”他常对人说,“先富带后富,不是口号,是咱该做的本分。” 
 
边山村风吹过田埂,像在说这个从村里走出去的汉子。乡亲们提起他,眼里的光比路灯还亮——那是对一个人最实在的认可:他不光自己站得高,还总想着把家乡人往高处拉一把。  
 
这样的疏雄峰,谁能忘?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