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10点,雨后初晴的马鞍山天气燥热无比。在马鞍山曼迪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旭的办公室里,刚从防汛堤坝上赶来的他正在用复方薄荷脑软膏、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搽抹被蚊虫叮咬红肿的双手,让人煞是心疼不已。当记者称赞他在为社会做公益活动时,他赧然一笑,边搽抹双手边交流起来。
原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他为实现自身价值,放弃了铁饭碗,选择了创业。公司现有门店200余家,年销售3亿多元,成为马鞍山市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医药零售连锁公司,老百姓信赖的放心药房。公司现有职工900多人,在平时的工作中,王旭更注重对员工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他经常带领员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先后为地震灾区、和县扶贫基金、市光彩事业基金、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捐款捐物达百万元。已帮助和县30多名学生顺利进入大学学习,资助了数百名成绩优异贫困的学生。他还多次带领员工慰问看望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参加抗战的老兵和福利院孤儿们,带领福利院的孩子们去公园、科技馆游玩,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搭建全民公益平台
2015年底,在王旭等八位公益人牵头下成立了安徽首家纯公益的公益善食馆,爱心众筹,盈利公益,搭建大众公益平台。王旭担任党支部书记、志愿服务总队队长。他经常穿上志愿者服装当“服务员”,擦桌子端盘子、解答顾客疑问、邀请希望献爱心的市民做志愿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在他的带领下,公益善食馆开业4年来,得到了爱心市民热情参与,已有60万多人次前来献爱心就餐。志愿者服务队从开始的十几人到现在的12000多人,开展了“益起来”助学义卖、爱心助老餐、弯腰拾起文明、益学堂公益学校、无偿献血、抗洪救灾、关爱老兵、应急救援等300多起很有影响力的公益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达4万多人次,投入公益基金147余万元。
公益善食馆先后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数十个奖项。已成为马鞍山市文明城市的一张公益名片,也成为马鞍山市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公益平台。
防疫战线显担当
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时,作为曼迪新大药房董事长,在防疫物资最紧张的时候,调集公司所有的库存捐给了政府,曼迪新公司先后向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和县、区政府捐赠口罩30余万只,红外线测温仪160台等物资,价值70余万元。作为红十字公益救援队理事长,为使在各个路口检查人员有个挡风遮雨的工作和休息场地,大年初一晚开始,他就带领20余名队员,连夜冒雨给他们搭建20多个房型帐篷,极大的支持了全市疫情防控人员的工作。同时,他积极组织救援队队员进入社区、单位开展各项防疫宣传、劝导、消杀工作。协助红十字会、公益组织接运和捐赠紧急物资。他还带领公益善食馆志愿者持续一个月为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免费送餐,达5000多份。马鞍山市防疫应急指挥部和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王旭被评为马鞍山市“优秀防疫志愿者”。
抗洪前线排头兵

今年7月中旬,长江水位突破历史高度,马鞍山防汛工作异常严峻,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洪水的威胁。王旭身先士卒,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市委组织部成立的党员志愿者防汛抢险突击队,他担任突击队四组组长,同时报名的还有十余名红十字公益救援队队员。从7月17日晚上开始受命上长江大堤进行巡堤查险工作,持续多天,他带领20多名志愿者坚守在长江大堤防汛抢险第一线,多次发现渗漏等险情,及时处理化解险情,确保了长江大堤的安全。
防汛期间,他带领曼迪新大药房党支部为雨山区、经开区、和县、当涂抗洪一线工作人员送去食品、药品等防汛物资1200余件,价值10余万元。在他的安排下,自7月15日开始,公益善食馆志愿者每日为抗洪一线工作人员免费送餐,已达10多万元。“汛期不退,送餐不停。”汛期以来,王旭每日都要忙于送餐车辆和人员的调配等。在他的影响和号召下,50余家爱心企业也积极为抗洪一线捐款捐物,金额达10多万元。
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往哪些。多年来,公益道路上,王旭从不缺席。他将公益事业与他的人生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路走来,王旭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获得了各种荣誉:当选为马鞍山市工商联副主席,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社会创业家、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安徽省工会创业带头人、安徽省民营企业十大创新领军人物、安徽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马鞍山市劳动模范、马鞍山市优秀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马鞍山市“希望工程”爱心使者、马鞍山好人、和县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未来,我还有很多打算,希望能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公益事业,奉献爱心,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一直会有我们的身影……”王旭铿锵有力地说。(袁艺)
责任编辑:杨力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