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3月9日
地点:武汉丹枫白露酒店
记录人:吴竹斌(安徽省第六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
2020年2月19日下午,我随安徽省第六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为武汉疫情防控贡献一份来自安徽的力量。
疫情初起时,我就报了名,也很荣幸很快就入选了即将出征的名单,我深深明白作为一名重症医生,救死扶伤、抢救急危重患者就是我的神圣使命。而此时,在湖北、在武汉,有那么多的患者需要我们。
经组织领导安排,我被指派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支援。战斗在充分的准备后开始了。第一个班就是值夜班,我知道夜班的挑战还是很大的。刚到病房半小时,就收到要接收两个重症患者的消息。我和新搭档,来自芜湖市弋矶山医院的杨医生,面对特殊的新环境、新病历与医嘱系统、新的护理团队,通力配合,顺利完成了接诊任务,并详细记录了第二天待安排的诊疗计划,以便于接班人员快速熟悉。
跟大家一样,我们提前接了战友的班,这样可以早一点缓解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交接班后,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工作。所有患者的情况一个个梳理,并与搭档一起,共同做着记录:15床胸部CT情况较前好转、40床明日需复查核酸检测、8床电解质的情况晚上还要关注下...... 。
2月29日那一天,我不会忘记。那一天,我在武汉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唐主任亲自把关,帮我系防护服、戴口罩与护目镜,有着援外领队经验的黄院长帮我在防护服上写标记:“医生,安徽,与你在一起。”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开始了查房,从2床、3床,一直到40床。有位老太太不愿意抽血做检查,我以最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原因,原本喘闷的老太又点头、又点赞,精神劲都起来了!生病的这些武汉人其实很善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着,我们是战友。
3月5日值夜班那晚,我给39床老太的女儿打电话告知病情。电话中我得知,他的父亲先前已被感染,目前情况已好转。第二天,在“希望的天空”医患沟通群中,她长长的文字表达了对我们安徽医疗队的感谢,“我们所有的武汉人都会一生记得你们曾经给予的救治、安慰和帮助!待到春暖花开时,武汉人带你们去东湖赏樱!”。
3月7日,我们组建了一个微信群,联系上了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工作的以及来武汉支援的皖南医学院的大学同学们,我们共交流,齐努力,携手并肩抗击疫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退疫情终不还。
责任编辑:李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