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清晨,庐江薄雾未散,庐江润生园电商扶贫产业园的仓库已热闹起来,机器轰鸣;传送带上,特色花茶正有序“奔跑”;工人们早已各就各位。庐江县润生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斌半蹲在货架间,仔细检查“庐江养生花茶”包装——袋上玫瑰花图案,源自农 户凌晨三点的采摘;封口褶皱里,藏着车间工人的细心。
“每袋货都连着乡亲的心田。”这位1993年出生的庐江小伙,曾在上海拥有稳定生活,却因母亲常提 “家乡的山茶油等农产品卖不出去” 等问题揪心不己,2017年毅然回乡,在政府支持下将闲置学校改造成3600平方米厂房,一头扎进乡村电商。

从零开始:搭建农产品数据库与电商体系
为摸清庐江农产品 “家底”,吴斌用一年跑遍县里 17个乡镇:在金牛镇稻田跟老农学辨水稻,在田间地头直播销售家乡大米产品;在汤池镇茶山守着炒茶锅,在茶山进行直播销售老家的茶叶,同时整理产业信息,最终整理 180 多种农产品信息,建起全县首个农产品产业数据库。针对农产品“散、乱、弱”,他推进 “电商化改造”:散装大米做成5斤真空包、印上“庐江好礼”专属logo;农户腊肉经灭菌处理后贴溯源标签。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走 C 端零售,因缺流量订单寥寥,吴斌转而主攻B端市场,带着样品跑遍全国20多场农产品展会。为说服上海采购商,他在对方公司楼下等三小时,从“鱼米之乡的米香花醇”讲到“庐江养生药茶的优势之处”,用真诚敲开合作大门。2019年押注“养生花茶”赛道后,他带领产品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年底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还捧回阿里巴巴“中小企业金牛奖”,但他总说:“奖杯再亮,不如乡亲口袋鼓。”

授人以渔:培养六千“新农人”带动就业创业
在润生园公司的厂房里,58岁的张阿姨正熟练打包花茶:“以前守着几亩薄田,忙而不挣钱,现在每月能挣3000多元,还有社保,和老姐妹一起干活,心里亮堂!”这是车间200多名员工的共同心声 —— 公司优先招收困难户、残疾人和留守妇女。27名困难户、7名残疾人不仅有了稳定收入,还学会包装、质检等技能,公司也获评 “安徽省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更长远的帮扶是 “授人以渔”。看到不少农户想做电商却连 “直播开镜头” 都不会,吴斌整理出 “接地气” 培训课件:“流量运营” 译成 “怎么让更多人刷到你的视频”,“产品定位” 说成 “咱的米好在哪,要讲给城里人听”。多年来,他跑遍庐江所有行政村,开展200多场义务培训,培育了6000多名“新农人”:80后工人陈明明从“不会开电脑” 成长为客服车间主管,带领 10 多名同事负责单位生产;困难户马大叔从“只懂种庄稼”变成能在手机镜头前讲清“中年睡不着应该怎么养生”的网店主,月销超3万元;留守姑娘小徐学完直播运营后,带着村里绣娘们把“庐江土布”做成茶席、抱枕礼盒,让老手艺成了 “网红文创”。这些“新农人”中,200多人牵头成立家庭农场或合作社,从 “单打独斗”变为“抱团闯市场”。
共创共赢:建立标准化体系连接城乡市场
吴斌始终聚焦 “让农业更值钱、更靠谱”。早年建的农产品数据库,如今成了庐江农业标准化“工具书”。他带领团队联合县农业农村局,依据电商销售数据反推设计标准:让初级农产品在电商化过程中包装、重量、物流都达标,制定了多项地方标准,如今,30多种贴有“庐江优选”标识的农产品,走进上海、广州等20多个城市居民的家中。
电商还打破了城乡壁垒。去年秋天“庐江农产品文旅推介会” 活动中,吴斌除带去真空香米、养生花茶,还推出 “农田认养” 项目 —— 外地家庭扫码认养庐江稻田,通过直播查看插秧、施肥、收割全过程,收获的大米蔬菜直接配送上门。首批200亩稻田3天被抢空,30 多户长三角地区的家庭专程来庐江体验农耕:下田插秧、学捆稻穗、吃山茶油炒菜。据县文旅局统计,仅“认养经济”带来的游客,就为庐江民宿、餐饮增收近百万元。“城里人选得放心,农户种得踏实,还带活乡村游,这才是双赢!”吴斌笑着说。
近年来,吴斌先后荣获“安徽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合肥市十大创新创业好青年”、“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其公司“金汤湖”商标也获得了合肥市老字号的荣誉,正在申请安徽省老字号,但他最常去的还是生产车间,看样品、聊品质、查包装。
夕阳西下,车间打包机“嗡嗡”运转,直播间主播洪亮地介绍着花茶,农户微信群里卖货清单“嘀嘀”传来…… 这些声音,构成了庐江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旋律。
田埂边多了“电商服务站”“农产品直播间”,乡村的烟火气飘进了城市人的屏幕里。他热爱的这片土地正从 “藏在深闺” 变得 “声名远扬”。而吴斌知道,他的乡村振兴答卷还没写完,未来要带着更多 “新农人”,把庐江好产品送向更远的地方。(袁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