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盛夏的热浪席卷着芜湖市湾沚区。屋外的阳光格外灼人,地面被烈日炙烤得滚烫,空气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燥热。
周跃敏毅然带队开展困境家庭学生探访志愿服务,她顶着刺眼的骄阳,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滚落,浸湿了衣衫,却丝毫没有放慢前行的脚步。
周跃敏与其他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走访了18名困境家庭的孩子,为孩子送上精心准备的慰问物资和 “微心愿” 礼品。每到一户,周跃敏都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倾听家庭面临的困难,并用温暖的话语鼓励孩子们要勇敢面对生活,努力追求梦想。尽管烈日炙烤,但志愿者们的到来,如同一股清凉的风,为困境家庭带来了慰藉与希望,也让炎热的夏日充满了温情与感动。
这样系列活动的场景,在周跃敏的生活里,已持续了九年。作为湾沚区萤火虫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创始人,这位身形中等、眼神亮得像星子的女性,即便在这燥热的暑季,身影也依旧透着让人安心的利落——她是两家传媒公司的负责人,是区人大代表,更是被无数受助者念在心头的“跃敏姐”,用一束“萤火”的微光,攒起了3万人次的温暖记忆。
一捧萤火:从“想做点事”到九大公益矩阵
2014年的夏天格外熬人,毒太阳把南陵县的乡野晒得冒热气,蝉鸣声裹着热浪撞在窗上,吵得人心里发慌。周跃敏得知汪姓孩子的事——一位六岁的小姑娘,爸爸早被癌症带走,妈妈改嫁,只剩她跟着年过七旬、常年抱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伴。看到小女孩的可怜和自卑,爷爷奶奶的无助和焦虑,加上家庭的贫困,“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当时她在想,是不是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她后来总说,就是那天,她打定主意要“做点实在事”。

2016 年底的风已裹着几分冬日的清寒,湾沚区萤火虫爱心志愿者协会却在这冷天里暖融融地正式成立。协会的名字是周跃敏一锤定音的,她当时笑着说:“萤火虫的光虽弱,可一群萤火虫凑在一起,点点微光聚成团,就能把要走的路照得亮堂。”
谁能想到,最初这份助人的念头,只是她一个人心里揣着的小火苗。可慢慢的,火苗引着了更多人 —— 从她孤身一人的坚持,到后来 386 名 “萤小花” 紧紧聚在一块儿,大家连开会的地方都透着股朴实的热乎劲儿:挤在赛琪文化传媒公司的小阁楼里,一张办公桌拼一拼就是会议桌,在这满是暖意的小空间里商量的都是如何去关爱弱势群体。
九年间,这束“萤火”渐渐长成了茂密的“公益林”。她牵头打造的九大公益项目,像九条温暖的线,织进了湾沚区的角角落落——
在 “阳光护苗” 项目里,周跃敏早已成了300多个困境孩子心里最依赖的 “周妈妈”。每个月,她都雷打不动地发起至少3场关爱活动:去困境学生家探访时,总会揣着孩子爱吃的零食和崭新的文具;慰问孤寡老人时,会帮老人收拾屋子、唠唠家常;关爱残疾家庭时,会细致询问需求、对接帮扶资源;逢年过节还会带着志愿者去致敬退伍老兵,连夏日里户外工作者的 “清凉” 也记挂在心,早早备好解暑物资。

而“夕阳红”项目,更是辖区老人们离不开的 “暖心窝”。她常带着志愿者上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拿出血压仪帮老人量血压;端午时一群人围在敬老院和老人家一起包粽子;帮助牙口不好的老人,特意提前联系牙医志愿者,上门给老人做免费口腔检查。
此外,“阳光助残”项目凭借扎实的服务,成功入围全国助残基地;“夏送清凉” 项目里,每到酷暑天,她都组织志愿者顶着四十摄氏度的毒辣日头,在全区13个地方设点,免费提供牛奶、面包和水 —— 这一送,就坚持了9年。
就连 “慧敏”心理健康咨询项目,她也做得格外用心:一些较远地方的孩子不方便上门,她就安排心理学老师上门服务,开讲座,帮有需要的人疏解心理疙瘩。
截至目前,萤火虫协会已发起关爱活动600余场,从困境学生到孤寡老人,从户外工作者到残疾家庭,3万人次被这束“萤火” 照拂过。有人问她累不累,她总笑着摆手:“你看那些孩子笑的时候,老人们拉着你手的时候,就觉得浑身都是劲。”
炬火成势: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周跃敏知道,公益不是“一个人的独舞”。2021年,在区委组织部的帮助下,萤火虫协会成立了党支部—— 她要给这束“萤火”扎下“根”,让公益的路走得更稳。
作为党支部书记,她给党员志愿者定了“三个一”:每周跟一个受助对象通次电话,每个月要发起一次公益活动,每月提一条改进建议。她自己更是带头做:协会的活动方案她亲自改,受助对象的信息她逐条核对,连志愿者的马甲破了,她都带回家缝补。
党支部的成立像给协会添了“发动机”。原本只是偶尔来帮忙的大学生,主动申请加入了党员服务队;社区里的退休教师,每周雷打不动来“爱心课堂”上课;甚至有曾经的受助者,也成了志愿者——当年“阳光护苗”项目帮扶的孩子小雨,如今考上了师范学院,每个假期都回协会教小弟弟小妹妹画画。

“以前是我拉着大家干,现在是大家推着我干。”周跃敏眼里闪着光。协会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如今注册志愿者386余人;从挤在阁楼开会,到有了政府专门提供的活动场地;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有了规范的项目流程。这些年,协会先后拿下了“芜湖市三八红旗集体”“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等荣誉,2022年还被评为3A社会组织。周跃敏总把功劳推给大家:“是大家的光聚在一起,才有这么亮的火。”
周跃敏的公益心,也悄悄“渗”进了企业里。作为赛琪文化传媒和跃敏影视传媒的负责人,她给公司立了条规矩:每年拿出10%左右的利润投入公益,员工参加公益活动算带薪假。公司做的项目里,也总带着“公益味”——给社区做文化墙,她特意留出一块贴孩子们的画作;给乡村做景观小品,她让设计师把志愿者的故事融进去。她常跟员工说:“做生意要挣钱,但挣来的钱能帮到人,才更有意义。” 2023年,赛琪传媒获评“湾沚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可周跃敏更看重的,是员工们脸上的变化:以前开会总说 “项目利润”,现在常聊“上周去看的那个老人”;以前做设计只考虑“好不好看”,现在会想“能不能帮到顾客”。
“这才是最值钱的‘收获’。”她说。
星光引路:从“做公益”到“为民生”
作为湾沚区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周跃敏的“萤火”,还照进了履职的路上。她总说:“人大代表要替群众说话,我天天跟老百姓打交道,更得把他们的难处记在心里。”
她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民生事”:三元街道G329西侧门面房门前下水堵了,她跑了三次现场,拍了照片找相关部门协调;看到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平台操作太复杂,她走访了10所学校,听老师和家长提建议,最后写成《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线上学习相关建议》;听说 “事实孤儿” 缺关爱,她牵头调研,联合其他代表提了《“事实孤儿”我们来保护的建议》,推动区里出台了相关帮扶政策。
有次去赵桥园区调研企业,老板们跟她倒苦水:“路不好走,货车进不来;晚上路灯暗,员工下班不安全。”她连着一周泡在园区,白天看路况,晚上数路灯,整理出厚厚一份《聚焦企业 “急难愁盼”完善开发区赵桥园区基础建设及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后来园区修路、装路灯,老板们特意给她送了面锦旗,她却红了脸:“这是我该做的。”
履职这些年,她提的议案建议有近20条,条条都贴着“民生”的温度。每次参加人代会,她都提前走访群众,把大家的想法记在本子上;闭会期间的代表小组活动,她从不缺席,哪怕前一天刚忙公益活动到深夜。有人问她怎么兼顾这么多事,她指着办公室墙上的 “萤火虫”挂毯笑:“你看这萤火虫,一点光也要往亮处飞,我也一样。”
微光长明:萤火永续,向暖而行
如今的周跃敏,还是停不下来。协会里新启动了“诺延”好少年先锋队项目,她带着孩子们去敬老院做义工;公司在探索“文化IP+人物传记”的新赛道,她想把志愿者的故事写成书、拍成纪录片;作为人大代表,她又开始关注乡村学校的美育教育,计划联合协会和企业,给农村孩子捐艺术器材。

那天在东湖社区,陈奶奶拉着她的手说:“跃敏啊,你做这么多事,图啥?”她抬头看了看天,夕阳把云染成暖黄色,像极了萤火虫的光。
“不图啥,”她轻声说,“就想让这光一直亮着,照着更多人往前走。”
九年前,她攥着一捧微弱的“萤火”出发;九年后,这束光已变成燎原的炬火。而周跃敏还在走,脚步轻快,眼神明亮——就像一只永远向着暖处飞的萤火虫,把自己活成了光,也把光,种进了更多人心里。(袁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