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想着群众,不忘村里发展,用心用情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带领班子发扬“三牛”精神,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把一个原本贫困落后的村,用短短几年时间,一跃跻身全镇先进行列,他就是涡阳县公吉寺镇龚长营村党总支书记龚保权。
龚长营行政村辖7个自然村,人口3722,土地4270亩。该村经济发展滞后,班子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各项工作落后。2012年全村党员群众把龚保权推到党总支书记的位置,面对现实,他首先加强自身建设,刻苦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觉和综合素质,牢固树立服务群众,勤政为民理念,真诚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以实际行动赢得民心,用心血汗水换来新局面。
实干担当小康路上有妙招。使命呼唤担当,担当呼唤作为。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几年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乡村振兴上有思路、有实招,发展成效明显。
如期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自脱贫攻坚以来,不分昼夜,逐户走访,掌握户情户况,分户施策、因人定帮扶,用心谋划产业致富兴村之路。在帮扶走访中,发现龚长营村齐庄村民齐涛,多年前因妻子身患大病而成为村里的贫困户,帮该户及时申请办理了特殊慢性病本,协同村两委制定该帮扶措施,让该户应享尽享。另外在谈话中得知,齐涛在养殖中缺乏资金的现状,帮助他申请小额贴息贷款,目前养殖场的效益还不错,经扶贫政策的帮扶,于2018年甩掉了贫困帽子。脱贫不是终点,齐涛继续发展养殖业,养猪数量从数十头发展到目前的300多头,成为本地有名的“养猪专业户”。该村很多贫困户都通过无息贷款发展产业,养羊的、养猪的、养鸽子的都有。扶贫贷款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融资渠道,也是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发家致富。几年来,他足迹布满每个贫困家庭的院落,就这样一户户扶志、扶智,带领他们走上致富路,小康路上一个没落。
邻长制基层治理体系成效明显。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讲话精神,紧盯走现代化的基层治理模式,做实做强基层组织体系,创新活动方式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扎实组建三长基层组织体系。龚保权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扎实履行“三长”职责,他不仅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调解纠纷方法,还利用休息时间研读我国各项法律、法规,以便在实践工作中更好的运用相关知识,理论结合实际的与群众讲解矛盾纠纷深化的利害关系。他的平和理智的调解态度,专业合理的调解方法,使得由他负责调解的事件成功率高。从2013年底到现在的七年多的时间里,他调解各类居民矛盾80余起,成功率达到了100%。
抓党建促振兴绘就新画卷。久久为功抓整治功能和组织力提升,驰而不息抓党建促振兴。按照“建网络、立机制、齐共建”的工作思路,强化党建引领,激活“三农”后劲。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一抓双促”,巩固基层党组织坚强阵地,把人才振兴、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进行统筹规划,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开创“合作社+产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引导农村致富能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并及时把致富带头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推动产业融合,铆足发展后劲。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发掘适宜的新产业新业态,做好产业规划,形成“一村一品”品牌效应。目前,公共空间治理集体土地20余亩、水面20多亩、处置闲置校舍24间3.5亩、河坝10亩,流转土地1000余亩,龚长营齐庄“一块田”试点全面铺开,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全力打好疫情阻击战。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勇挑重担、逆流而上,带领村干部站在防疫第一线。带领村干部陪同村党员、志愿者等,每天24小时换班值守,织细织密防疫防护网,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落实落细“四早”防控方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组成本村应急队,每天到各村设置的卡点督促党员干部要严格落实疫情工作要求,劝导非必要不要外出,外出做好防护措施。组织专人每天对各庄进行消毒一次。“冬冷鏖战急,春色倍还人”。干群齐心协力把新冠病毒拒之门外,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不受侵害。
自担任村支书以来,龚保权同志紧跟镇党委、政府工作步伐,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自2020年镇实施村级工作目标综合考核以来,带领两委班子和党员、干群充分发挥基础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连续蝉联全镇第一,且2020年度考核位列全镇第一。面对成绩他不骄不躁,把忠诚刻在心上、把初心印在脑海、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落实抓在手里,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强烈责任担当、奋楫前行。“作为村书记,我感觉重任在肩,一定要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基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努力完成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十四五”勾画的宏伟蓝图,是我们的机遇和使命,从现在到2035年,正是我们风华正茂的时光。我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学好本领,为乡村振兴这艘航船继续乘风破浪积蓄力量,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龚保权如是说。(罗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