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庙岔镇后范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冬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2016年被临泉县授予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被临泉县委命名为优秀党支部书记,2018年3月被庙岔镇党委授予“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担任村支部书记几年来,张冬梅带领两委班子成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常深入村民家中,面对面地交谈,心贴心地沟通,查找致贫的原因和症结所在,征询贫困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及时召开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全面掌握村情村貌村况。后范庄原由三个村合并而成的,所辖11个自然村,28个村民组,耕地8950亩,总人口7531人,党员78名。目前是全镇人口最多、产业基础薄弱、种植模式比较单一的中心村。
根据扶贫工作实际需要,研究制定出后范庄村脱贫攻坚作战图,《后范庄脱贫攻坚工作发展规划》《后范庄村级基础建设发展项目规划》和《2019年党支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方案》以及《后范庄村扶贫工作站管理制度》等,由自己担任脱贫攻坚战指挥长,为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按照要求,2019年全村完成贫困户脱贫165户378人 。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张冬梅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顶住压力,积极带领支部一班人,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富民产业、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美丽乡村振兴”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日夜奋战在基层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线上。
为了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张冬梅经过与村两委干部、种植能手、贫困户商讨,研究制定了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心,因地制宜,在产业扶贫上推行“种养相加,长短结合,助力扶贫”的模式,通过短平快的产业项目,帮助贫困户短期内受益脱贫。后范庄村积极寻求与周边兄弟村合作,积极申请“临泉县绿色粮食生产项目”连片种植8000亩淮麦22号新品种,500亩地的中药材产业扶贫种植项目,扩建了一座三粉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覆盖贫困户96户。
为了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现年40多岁的张冬梅,认真研读学习省市县的扶贫工作相关政策,熟悉掌握“三对照、三对比”的扶贫工作流程,用足用好优惠政策。通过“五个一批”等多项政策性措施,全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帮助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尽早脱贫。目前,全村共有158户贫困户利用贷资入股分红,98户贫困户利用小额信贷作为自身发展的资金。王吕庄的王洪亮,原本打算扩大蔬菜种植规模,但苦于无发展资金,迟迟没有未能扩大种植规模。而小额信贷帮扶政策正好解决了他发展资金困难的问题,他通过5万元的小额信贷,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再生产,使自身的收入翻了一番。
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组织190多人参加水产养殖、花卉种植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成功帮助85户符合“雨露计划”教育帮扶的贫困户,申请享受到23.5万元的“雨露计划”政策的帮扶,为173户无劳动力或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户申请办理低保,83户分别申请残疾人补贴和党员帮扶政策;按照“村不漏户、户不露宅、宅不漏房”的要求,修缮加固C类民房346间、拆除农村D类危房123间,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新修农村巷道118条、长9940米,面积27450平方米,涉及财政奖补资金712590元;新建一所幼儿园、一个农民文化广场,一个自来水厂,安装36盏太阳能新型路灯,两所小学搭上了均衡教育的快班车,新盖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添置了教学用具和体育健身器材,校容校貌明显改观,在校学生保持在230人左右。
目前,庙岔镇后范庄村,已高标准完成了党群服务中心、村级警务室、卫生室、图书阅览室、扶贫工作站、便民服务大厅和综治维稳工作站的基础建设,农业生产、扶贫开发、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工作名列前茅,村村实现了道路通达工程,全村老百姓普遍掀起了特色种植、家禽养殖的高潮,在勤劳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谷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