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大新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拓宽思路 做大做强黑木耳种植产业
2021-01-06 15:04:47 来源:
近年来,五河县大新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拓宽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充分带动农民致富”为目标,统筹镇域资源并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大胆尝试,多措并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发展黑木耳种植特色产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有效的整合村集体闲置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村集体资金效益。如张圩村和毛滩村利用村级账户闲置资金合伙投入10万元,发展种植4亩地黑木耳,预计产出黑木耳3000公斤,产值约15万元,每个村能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
 
有效地解决贫困户和村民居家就业难题。基地的建设能够开发出大量的就业岗位,且岗位的要求比较简单,不需要繁重的劳力,许多脱贫赋闲在家的半劳动力、弱劳动力和村民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不仅能够解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还能给家庭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变输血为造血,把昔日的贫困户培养成了技术能手。在府台村黑木耳基地工作的李友荣夫妻二人是村里的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子早年不幸离世,儿媳改嫁,老两口带着孙子生活。自从有了黑木耳基地,他们就一直在这里务工,他们为了给孙子更好的生活,他们“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目前已经掌握了从菌棒的生产、消毒、接种、育菌、下地种植的全程技术要领,下一步打算自己也跟着种上几亩,从而增加家庭收入。
 
充分利用扶贫小额信贷,助力贫困家庭实现增收。已出列贫困村韩台村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黑木耳种植项目时,村内的两户贫困户听说后及时找到村里,要求自己也办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跟着村里一起干,目前韩台村黑木耳长势甚好,这两户贫困户也参与了黑木耳的种植与管理,在享受保底3500元的分红时还增加了就业收入。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实现废物再利用。黑木耳生长周期结束后,菌棒对于基地来说已经变成了废物,但是对于有机肥厂确是“香饽饽”。基地将已经利用完的菌棒回收起来,打包销售给有机肥厂用来加工有机肥料,不仅可以为基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实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的目标。有机肥的投入使用不仅可以改良土壤,还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进而实现“双赢”。
 
据了解,2021年,该镇综合考虑府台村黑木耳产业发展优势,拟申请财政资金200万元,在府台村黑木耳种植基地现有基础上,新建联动育菌大棚3个、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机井、空中喷淋系统、道路硬化等),扩大黑木耳种植面积20亩。项目建成后,可为府台村调整产业结构和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自营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能为府台村解决富余劳动力、弱劳动力就业问题,并可带动18户脱贫户稳定就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可为一般群众和其它村自主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销售服务,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带动效益。(宋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