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刘桥镇王晓梅:凤还巢 铸就返乡创业梦
2020-12-29 12:45:58 来源:
近期,笔者来到濉溪县刘桥镇的亿阳电子加工厂,怎么也想不到仅有两间民房的家庭式小作坊,竟然使140多人圆了就业梦。
 
女老板王晓梅解开了谜底:“厂子不大,关键是员工把活带回家做。”眼前这位手工电子加工厂的创办人,话不多,却有着清晰的思维和常人不具备的胆识。然而她的创业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2008年,在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王晓梅,发现电子产品都是由一个个配件组装的,而大多的配件生产并不需要多大的技术,不如回家办厂,既能致富,还能带动乡里乡亲就业。哪知和家人一通话,电话那头响起了反对的声音:“好不容易在外地站稳了脚,瞎折腾啥。”晓梅有着一股犟劲,不顾家里人劝阻,毅然辞去工作,踏上了返乡的列车。
 
王晓梅虽然在外打工积攒了30多万元,可离办厂还差一大截,她又从亲戚那里借了10多万。租厂房,买设备。订单接了一大摞,哪知工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没经过很好的培训,加上质量管理不到位,生产的产品大多不合格。客户拒绝收货,这下子麻烦了,产品变成了废品。订单不能按时完成,赔了一大笔违约金。前期投入的几十万元算打了水漂。王晓梅这才知道,办厂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初战失利,再加上家里人的不理解,怪她当初不听劝,夜里偷偷哭了几场,还发起了高烧。然而,躺在病床上的王晓梅并没有失去信心,绊倒了不怕,关键是有没有爬起来的勇气,第二天她又强打着精神,决定一切从零开始。
 
为了攻克技术难题,她上网查资料,买来了培训书籍,又花钱聘请了技术人员,把工人集中起来大练兵。并且不顾家人反对,把家里的房子抵押出去,贷了10万元,又在镇政府帮助下,借了5万元的小额创业贷款,工厂恢复了往日的喧闹。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加上严格的管理,生产出的第一批产品,送到客户那里一验收全部合格。尤其是一些客户了解到女老板创业艰难后,主动扶持一把,订单量不断增加。工厂也由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140多人,并且允许大家把产品带回家做。工资按劳分配,只要质量合格,多做多得。技术好的,一天能做4500多个七角拨动电子产品,挣90多块呢。贫困户赵兰英,丈夫在矿上上班时不慎受伤,常年躺在床上,因为小孩缠身,不能外出打工,致富无门,来到王晓梅这里培训后,一边带孩子,一边加工零件,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说到收入,赵兰英高兴地合不拢嘴。
 
王晓梅回家创业,掏得了第一桶金,去年年利润达50多万元。她也成了十里八村出名的女能人。当问到她今后的打算时,王晓梅沉思了一会,说:“企业刚刚起步,不能与沿海厂家比。下一步想建自己的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的贫困姐妹就业。”  (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