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刘桥镇王堰村: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精准脱贫
2020-12-28 10:50:08 来源:
冬至时节,走进濉溪县刘桥镇李红瑞的葡萄园里,李红瑞正为葡萄进行冬剪,地里已经上了一层农家肥,一株株葡萄棵茎壮根粗,后劲十足,看来明年又是个好收成。
 
“6年前,我和老伴都没啥技术,仅靠3亩多土地生活,再加上孩子上学花费较多,日子过得是紧巴巴,还欠亲戚家一些钱,后来经过相关程序审批,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帮助俺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给孩子申请了智力扶贫、还帮俺申请了健康扶贫多项政策,俺也不能坐在在家里‘等靠要’,村书记王修设帮俺买了葡萄苗,俺就在地里栽了近3亩,两年后,开始结葡萄,这个葡萄特别甜,俺家都是用农家肥、蔴饼、鸡粪等,在疏过果之后,就套上袋子,自从来不打农药。俺栽葡萄没有经验,第一年挂果每亩只收入了1000多元,后来经过学习改进,一亩可纯收入6000多元,村里还给俺申请了特色种植补贴3000元,可以说,现在这日子过得和葡萄一样甜。”脱贫户李红瑞述说着种葡萄的经过。
 
今年50岁的李红瑞是王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掌握了葡萄种植技术后,每年葡萄收入2万多元,闲暇之余又到濉溪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打些零工,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
 
王堰村十分注重产业发展,村两委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帮助村民持续增收,该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助力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像李红瑞一样发展特色种植而走上致富路的脱贫户还有种植雪桃的王德义、特色养猪的李红纪等10多户,他们都是在村两委的引导下发展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过上幸福日子。
 
王堰村除了种葡萄,还种植了雪桃、莲藕、油牡丹、花卉、苗圃等一批种植产业,面积达2000多亩。另外,该村还引进了直饮机安装、服装加工等企业,通过固定用工和临时用工,为村里20多户贫困户提供田间管理及果实采收、加工等就业岗位,贫困户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李红瑞是王堰村贫困户在农业产业种植上“甜蜜”增收的一个缩影。产业兴才能农村富。王堰村引导群众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使土地“生了金”,让村民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有效推进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产业兴旺,为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