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这就是我当初选择创业的初衷。”12月20日,望着院子里堆满的白术,陈伟开心的说。
90后的陈伟是濉溪县刘桥镇陈干庄村村民,2006年淮北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由于成绩优秀,被推荐到上海市江南造船厂工作,一干就是7年,善于学习的他很快成为技术员、班长,2012年时,月工资达到一万多元,也有了一些积蓄。在江南造船厂工作期间,他考虑到在外不是常事,于是产生了回家创业,带动村民致富的想法。说干就干,2013年春节,毅然辞去工作,2014年在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下,流转群众土地400多亩,其中有10多户贫困户土地近60亩,创办了濉溪县刘桥镇陈伟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先后种植萝卜、西瓜、豌豆、白术、小麦、黏玉米等,为本村和周边群众增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
“搞特色种植不容易,为了规避风险,我种植的特色多样化,比如,白术只种五十亩,西瓜三十多亩、豌豆五、六十亩,萝卜30多亩等,再种些优质小麦、黏玉米等作物。前年种的白术,每亩可收入约15000元,去年种了60多亩,由于受到水灾,损失惨重。在淮北传统的种植是一麦一豆两季,我通常是种过小麦、种西瓜(或黏玉米)、再种萝卜,由两季变三季,让土地通过多产增收,土地增加一季收入,每亩实现利润6000元以上。”陈伟介绍说。
“我老伴身体不好,没法到外面打工,在陈伟家庭农场里已干3年多了,每天工资五、六十块,一年也能收入10000多块,还不误照顾家里。”干庄村贫困户60多岁的孔凡敬说。像孔凡敬一样六、七十多岁的老人在陈伟家庭农场多时有近**,每天工资五、六十元,一年也能收入好几千块钱。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农场为村民提供30多个工作岗位,大多是本村与周围的村民,农忙时可达到100多人。他们在农场里工作,每天能拿到50到100元不等的报酬,人均年增收不少于10000元。贫困户不但可以在农场里工作挣钱,农场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白术、黏玉米等种子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种植并销售果实,带动本村和周围村子100多户发展致富。
“我将继续努力,扩大农场规模,吸引和带动更多在外打工的村民返乡产业,以此带动更多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发家致富。”陈伟说。(徐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