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榔桥镇脱贫户朱竹生,因儿子朱雷出生起便患有智力残疾,为照顾儿子生活起居,夫妻二人多年来一直留守在家,一家三口仅靠着朱竹生在外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2014年,因残整户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得知村里先后为其办理申请了低保、残疾补贴、残护补贴后,原本可以靠着国家补贴过日子的朱竹生,暗暗下了决心,“不能总是靠国家靠政策,我只要能做事就会做一天,我儿子也是,虽然有智力残疾,但是四肢健全,也能向正常人一样生活做事。”
2015年,几经周折,朱竹生顺利在家附近的笔刷厂找了一份工作,每天负责打磨笔杆,一个月有2800元收入。眼见着儿子靠着药物治疗,病情得以稳定,可以同普通人一样做些手头工作,朱竹生主动跟厂里对接,将儿子带着一起上起了班,帮忙整理加工好的笔刷成品,也按月领取1500元工资。现在父子俩成了同事,每天一起上下班,方便照顾同时,每个月4000多块钱收入。“自力更生,靠人不如靠自己,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日子就会越过越好。”2016年,借助镇村帮扶的“外力”,加上自身的努力,朱竹生在花甲之年顺利脱贫。
稳定脱贫后,当帮扶联系人进厂再次看见朱竹生时,他正认真打磨着手中的笔杆。在不经意间发现来访人后,对当下生活的满足感、幸福感瞬间洋溢成满脸的笑容,而这股笑意也正透过火红的炉火传递到帮扶人的心间、传递至满满期望的未来。(王群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