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季节,气温下降零度以下,路上的行人衣帽都裹得紧紧的。然而,走进萧县祖楼镇湘山庙村40亩大棚内,却依旧温暖如春。十多位老年男女正忙碌着采摘番茄、圣女果、辣椒,他们有说有笑,洋溢着一派丰收的喜悦。基地负责人冯孝芝告诉笔者,今天来采摘蔬菜的有20多人,分别安排另外的几个大棚内采摘圣女果和辣椒,马上要装箱上车,发往淮北市区40多家大型超市。正说着,两辆载货厢车驶入基地院内。
该基地建于2018年,是村集体经济产业园,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村集体的运营模式。农产土地流转金每亩1000元,优先在园内务工就业,按工计酬,享受年底分工。季节性用工高峰期30多人,且用工密集,工期长,务工者每年收入1万多元,常年固定用工人数5-7人,大多为贫困和残疾人员,贫困户谢氏带着弱智的儿子,自建园开始一直在园内务工,娘俩每年务工收入3万多元。2019年底,退出了贫困序列。谢氏因在基地有技术,弱智的儿子主动肯干,为人实在,不怕脏和累,深受领导赞赏,娘俩一直被留在园内做长年工。
三年来,产业园稳步推进,年年新套套,步步创高产。在巩固稳定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心把产业做大、做强。今年三月份,村支部书记李伟去山东潍坊蔬菜基地考察取经,聘请蔬菜专家坐阵,指导种植管理采摘、储存、销售等一系列技术,科学安排作物种植品种。
依据季节性合理规划茬口,季节性和反季节性蔬菜协调统一,轮番上市,错峰上市,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了一年四季菜长绿,日日菜上市,天天忙不停,人人有收入,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稳固了脱贫成果。三年来,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突破,创下60多万元的收入,贫困人口也由2016年的91户341人下降至3户12人。(王广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