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岁的王三奎,是濉溪县韩村镇建元村村民,一家五口人,母亲是精神病人,无自理能力,两个孩子很小,家庭困难,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王三奎有开大货车的技术,常年在外打工,收入可观,当年便实现了脱贫。今年受疫情影响,王三奎无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周边打零工,收入减少,镇村帮扶责任人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帮他想办法、找路子。王三奎根据镇村帮扶人的建议,他今年种植了5.3亩红薯,今年秋季5.3亩红薯收入5000多元,再加上4240元的特色种植补贴,5.3亩红薯就收入近万元,同时,今年7月份,村里又给他妻子申请一个公益性岗位,每月800元,让她在家门口找到了保洁员的新岗位。这样,他家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收入较去年却没有减少。
韩村镇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调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韩村镇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全力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对照“四个不摘”(脱贫不摘政策、脱贫不摘责任、脱贫不摘帮扶、脱贫不摘监管),进一步构建防返贫长效机制,对脱贫户、边缘户以及档外因病、因灾等可能返贫的农户,实行动态监测,落实防贫返贫措施。确保已脱贫的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韩村镇乡村振兴高科技示范园-----和谐村葡萄种植基地。
为了压实帮扶工作责任,该镇对照“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目标要求,制定了帮扶工作责任清单,压实“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的包保机制,明确党委班子成员月度蹲村访户、帮扶责任人月度联系、季度走访制度,及时了解帮扶户的生产、生活等情况,随时协调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包保责任网络。同时,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继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贫困户、贫困村从摘帽退出到走向共同富裕。(杨晓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