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区耿城镇辅村有个叫“谷春岗”的地方,一条宽约一米的人工渠自南向北奔流,“甘氏家庭农场”就在这个幽静的地方。跨过人工渠上的一道水泥板搭建的小桥,一条2.5米水泥浇注的小道两旁树木林立,一座”7”字型的小院矗立在小路右侧,院内整洁绿意盎然、阳光充沛。院外的山坡上,林地间,树木上,鸡群三三两两,悠闲自得。
甘长余是塘边村民组建档立卡贫困户,1975年出生,从小家境贫寒,父母年老体弱,2010年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父母相继去世,之后踏上了外出务工的谋生路,因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工地上做一些搬砖等重体力活,知识的匮乏,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实在撑不下去,在一次抽血中,他不慎染上了疾病,为了治病,他欠了一屁股债,后来实在没办法了,他狠心卖掉了房子,仍是举债累累,生活更加艰难了。
2011年他向亲友借款从外地引进两只种羊准备自行繁殖发展养羊,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加上种羊由于地域不同,水土不服,饲养不到两个月就死了,他伤心欲绝,但没有气馁,2012年,他因地制宜选准产业,买了500羽鸡苗在自家山场开始小规模放养,考虑到养殖品种单一,他又从外地买了二头豪猪进行饲养,他边养殖、办学习、边摸索,积累经验,最多时豪猪有50多头,慢慢地生活有了新起色,不但还清了借款,还略有富余。镇、村领导多次上门鼓励他将现有的小规模养殖产业做大做强。通过政策扶持,2014年到2020年申请产业扶持资金21400元,发放小额信贷80000元,他从当年养殖500羽发展到今年3000羽,镇农技人员经常上门传授养殖技术,通过朋友圈、爱心扶贫群,帮扶单位等多方帮助,老母鸡、仔公鸡、土鸡蛋不愁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辛勤劳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了生产上的方便,2016年投入资金5万元购置一台小型货车,后来还陆续添置了真空包装机、脱毛机,通过真空包装,豪猪肉、老母鸡远销省内外。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禁止养殖一切野生动物,采取政府补助,就地消毁的措施,他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自家饲养14头豪猪进行淹埋处置,通过考察他决定除养殖土鸡外,将豪猪栏稍作改造转型发展养殖家猪,说干就干,他花6800元买来了2头种猪准备繁殖,目前2头猪仔长势良好;在他的带领下,今年有6户贫困户发展养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通过近几年辛勤劳作,他年收入从当初几万元逐渐达到十多万元左右,被评为黄山区脱贫模范。他家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甘长余说:“我有今天的变化,要感谢党、感谢脱贫攻坚好政策,我还要努力,更希望以后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唐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