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刘桥镇董秀英因丈夫患有脑瘤,经过申请、评议、审批等系列规范程序,于2015年成为留古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帮扶人的帮助下,享受了健康脱贫、低保、就业扶贫等系列帮扶政策,因是王建喜家的邻居,王建喜对她特别照顾,每天安排她和贫困户赵秀芹到养鸡场拾鸡蛋,添加饲料等,无论干多干少,最少给40元工资。在上级帮扶政策和帮扶人的精准帮扶及王建喜帮助下,董秀英家于2016年光荣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今年46多岁的王建喜以前和妻子一直都在南京打工,每个月收入也有四、五千元。“虽然工资不低,但在外面打工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特别是家中的老人、小孩也没人照看,慢慢就有了回乡发展的想法。”王建喜一边说,一边查看自家养殖的一只只母鸡。
在南京打工的日子里,时常想念在家乡的父母和孩子,只有在春节才能和他们团聚,他的哥哥王建礼在家养殖蛋鸡,而且收益不错。于是就有了在家养殖蛋鸡的想法。起初,妻子不同意,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两个孩子都上了学,每次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时,孩子总是不回答,与学校老师联系后才知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哥嫂的劝说和帮助下,王建喜夫妇下决心回家养殖蛋鸡,于是2010年春节就辞去了工作,回家养殖蛋鸡。春节之后,夫妻俩便向哥嫂学习蛋鸡养殖技术,为自己发展蛋鸡养殖打下坚实基础。在哥嫂的帮助下,两人便选了一块地,开始了二人的养鸡生涯。
为了确保鸡蛋有好销量,王建喜家的5000只蛋鸡全部是他哥哥帮他精心挑选后引进的优质蛋鸡品种,这种鸡体质健壮,抗病力强,觅食力强,蛋质好,产蛋率高,鸡蛋的质量也相对较好。在鸡饲料的选取上,也全部使用国家正规达标企业生产的饲料,同时也用玉米、谷子、米糠等进行自行配料,每天还要保证每只蛋鸡吃到一定数量的青草或菜肴。
经过王建喜夫妇的精心照料,养殖场产的蛋不仅个大,颜色纯正,在哥嫂的帮助下,很快打通了市场。如今,每天都有各地的客商主动上门收购鸡蛋,每天都能销售600多斤鸡蛋,按照收购价每斤4块多,每天收入3000多元,效益还是可观的。
“下一步,我还要将养殖规模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让他们脱贫致富。如果哪个贫困户想养殖蛋鸡,我会无偿传授他技术的,让他通过养殖蛋鸡致富。”王建喜说。他也希望更多返乡村民和贫困群众加入到养鸡创业队伍中来,实现共同致富。(徐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