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淮北大地,寒风萧瑟。近日,走进萧县祖楼镇刘其村农产品基地,一派繁忙的火热景象映入眼帘,顿感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浑身暖暖的。500亩的大棚内,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大棚外一条宽约六米的水泥大道上,一辆辆待装或装满各种冬季菜,反季菜的三轮电动车,农用车,还有外地采购商的各类箱车一字排开,犹如一幅蔬菜批发大市场的繁华画卷。
据祖楼镇党委书记史肖生介绍,这是一家宿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辣椒制种产业。2003年注册成立安徽华强种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秉承“把质量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在专注辣椒制种的同时,又拓展研发番茄等各种蔬菜良种的培育。目前,该公司已研发辣椒新品种60多个和20多个各类蔬菜的优良品种,在全国各地进行示范并推广,其中12个品牌产品获农业部产品保护权。基地面积也由当初的30亩发展了500多亩,年产值1000多万元。
走进该公司办公区,“安徽省农科院”“安徽科技学院”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匾牌格外醒目。多年来,该公司依托科学技术,充分利用两大名校人文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土地利用最大化,优化栽培方案,做到了一年四季有新鲜蔬菜不间断的投放当地市场和外地客商。
在公司技师的引导下,笔者进入18号大棚,几位中老年妇女正采收芹菜。经了解,大棚园主叫穆世森,三年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四个孩子上学,妻子张玉侠在十年前一次意外事故中,腰椎主神经摔伤,造成下肢瘫痪,欠下了20多万元的债务。
穆世森告诉笔者,“2016年,史肖生在走访贫困户中得知自家的情况后,劝导俺加入辣椒制种公司,在俺家的田地里架设了八亩大棚,又安排驻村干部和技术员帮俺管理,连施肥都没让俺掏过一分钱,当年,仅辣椒制种,俺就收入了8万多元。”“今年行情好,国庆节期间,那两棚芹菜俺卖了35000多元,你们看这棚芹菜是技术员帮俺提前育苗移栽的。预估能卖个20000元。俺那边还有两棚苞菜,一棚莴笋,另一棚四季青,上海青,俺已卖了两茬,这一茬又栽上了菊花心,春节前还能卖个好价钱。”穆世森表示,是党的好政策,把他领上了富裕路。穆世森在镇村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两年还清了20万余元的欠款,盖起了上下两层八间楼房。2018年,他向村干部主动申请,退出了贫困序列。(王广俊 吴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