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党和政府这几年对我的帮助,在帮扶人的扶持下,我养羊一年收入12000多元,再加上低保、社保、残疾补贴,我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濉溪县刘桥镇李时新说。
今年73岁的李时新是该镇王堰村村民,因患有股骨头坏死,导致行走不便并被评定为肢体残疾四级,还患有慢行肺气肿、肺心病等,经过规范程序,被评定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以来,在镇村帮扶人的大力帮助下,通过精准扶贫,精准施策,李时新老两口转变了“等、靠、要”思想,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主动性,积极发展养殖业,养殖山羊四、五十只,当年收入人均12000余元,于2016年成功实现稳定脱贫。
李时新年轻时就是个勤劳能干的人,年轻时能力出众,担任过村团支部书记、到过煤矿务工,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土地承包制后,与老伴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着勤劳的双手在村里率先过上小康生活,一家人生活过得幸福美满。李时新也深受村民信任,被推荐为村民代表。在他60岁时,到濉溪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看门,时常以公司为家,把公司的财产当作自家的财产看管,深得公司领导信任,一干就是10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到了2013年感到大腿部有些疼痛,起初认为是腿疼,到村医务室买了些止疼药一吃了事。转眼过了一年多,实在疼痛难忍,在他女儿的劝说下到濉溪县中医院进行了检查,原来是股骨头坏死,且有部分已经骨头已经粉碎,随后做了截肢手术,把坏死部分换成塑钢原料的股骨头,先后花费了三万余元。
王堰村书记王修设听说此事,记在心里,2014年,李时新向村里递交了贫困户的申请,经过评议、公示等精准识别程序,李时新夫妇正式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安排镇村包保干部多次登门入户,一方面看望慰问李时新;一方面宣传扶贫政策,帮助李时新树立信心。并为其制定了精准扶贫方案,全额为他家代缴农合,报销大部分医疗费用。李时新有养羊的专长,为其注入了5000元养殖扶贫资金支助他养羊。
李时新是个知感恩的人,每到秸秆禁烧季节,他都主动向请缨,每天早上五六点钟他喂好羊,就带着小红帽和禁烧袖章,驾驶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带上水桶、灭火器、扫把、铁锹等工具到田间地头参加秸秆禁烧巡逻,虽然他身体不是太好,每天晚上却坚持巡逻到十点钟左右,有时担心禁烧睡不着,还会骑着三轮车在田地里转上一圈。在疫情防控期间,他当起了宣传员,除了申请在值守点坚守外,主动向村民发放宣传资料,经常骑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绕村宣传,遇到扎堆村民劝说其呆在家里,告诫村民无事不要乱出等,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应有的贡献。
此外,他还是个乐于奉献的热心人,村里谁家有个矛盾,只要他听说,就主动去调解。村里道路有个坑坑洼洼的,他一旦发现,就骑着电动车带着铁锹去填平。(徐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