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德,涡阳县公吉寺镇龚楼村人,标准的“80后”。1997年12月刚满17岁的他入伍参军,2001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一次、优秀士官3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受到部队嘉奖。2009年12月退伍后,选择自主创业,先后做过装修、干过防水、当过水电工。风里来,雨里去,经过几年的打拼,凭着军人的毅力和智慧,他在杭州办起了杭州新安居装饰材料建材有限公司,由于他诚实守信,勇于创新,公司效益逐年稳步增加。随后回乡创业,带动多人脱贫致富。
回乡创业,开辟一条发展农村经济新路径
“每次回到老家,看到家乡经济发展依然落后,心里总想能家乡经济发展做点什么?” 12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龚德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了这种相法,他毅然决定回乡发展,通过自己创业,带动乡亲们改变传统观念,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经过多地考察、调研分析后,他选择了杭白菊种植。在邀请专家对家乡土质、水质和气候条件等进行勘察分析后,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规划。经过战友牵线,多次前往浙江桐乡杭白菊原产地进行参观学习。花了半年多时间,吃住在花农家,白天与花农一起下地劳作,在实践中学习杭白菊种植技术,晚上在书本上学习种植及加工理论。
经过半年多的时间的实地学习,对杭白菊的种植加工技术、市场销售方向、投入成本与产出利润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回到老家承包了40亩土地,作为杭白菊种植试验田,又先后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杭白菊加工厂。2016年5月成立了涡阳县安泽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他对杭白菊从种植到采摘再到加工整个流程都非常熟悉,当年种植的杭白菊大获丰收,亩均纯利润达2600元。超出了传统种植收入的3倍多。
在试验取得成功后,2017年加大了土地承包面积和投资力度,又承包了400亩土地,升级了加工设备,提高了加工技术水平。由于种植加工的杭白菊品质高,当年与杭州正大青春宝集团签订了供应商战略合作协议,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艰苦的付出,换来丰厚的回报,2018年杭白菊种植每亩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
带动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当初我从这片地上走出去,打拼出一片新天地,如今回来,我要回报脚下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龚德感慨地说。让群众从传统的种植思维方式中走出来,尽快使贫困乡亲脱贫致富是龚德回乡创业的初心。早在2017年,龚德主动邀请贫困户及在常年家种地的乡亲们一起加入他的合作社,面对面讲解杭白菊栽培技术,手把手教种植加工要点,渐渐地乡亲们转变了思路,对种植杭白菊能赚钱有了认识。为消除顾虑,龚德与乡亲们签订了“杭白菊种植销售合同书”,承诺免费提供种苗、技术,采取固定价格回收。对于村里的贫困户,龚德主动联系驻村扶贫干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承诺大力协助发展扶贫产业,表示为贫困户菊花种植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及成品加工,釆取优先技术扶持、优先收购产品,承担经营风险等服务。在他的感召下,有42户贫困户加入到杭白菊的种植, 2019年在自然条件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每亩仍获纯收入1900元。目前安泽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杭白菊种植面积已超过1600亩,吸收贫困人口就业78人,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持。
回报社会,为贫困乡亲献爱心
“每次见到贫困乡亲,总想帮他们一把,让他们过得好一点。”作为党员的他始终不忘宗旨,坚守初心;作为一名军人他始终不忘子弟兵的责任和使命,关心着乡亲的冷暖。为帮助贫困群众,2017年春节期间,龚德和同村5名青年商议决定成立 “萤火虫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在全村公开了24小时求助服务电话,随时随地为贫困家庭排忧解难。他们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和服务微信群,釆取就近分包,结对帮扶,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方式,大到应急抢险,小到头疼脑热,有求必应,真心诚意地为乡亲义务服务。本村有一户特困家庭,妻子残疾,丈夫患慢性病多年,长年服药,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家中的经济来源仅靠丈夫平时打零工的微薄收入。龚德主动提出帮扶该户,让其加入自己的合作社,不但从生活上接济,还主动承担了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
他们的善举,感动了乡邻,受到广泛赞誉。志愿者服务队由原来的5个人迅速增加到的20多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家乡人纷纷要求加入志愿者行列。目前,他们在微信群建立了爱心互助基金,立志为贫困乡亲早日脱贫致富、为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读书提供更多的帮助。(韩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