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是一项为民谋福祉的“民心工程”。砀山县李庄镇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统筹运用“加减乘除”法则,扎实推进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重用“加”法,树导向,夯基础。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李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顺势而为,坚决打赢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一年打基础,示范引领见成效,两年抓推进,点面提升上台阶,三年建机制,城乡面貌大变样的思路,为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把牢了方向,坚定了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深入基层一线,发挥部门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水利“最后一公里”、危旧房屋“清零”、农村道路建设、农村“三大革命”等多方资金资源和项目,聚焦薄弱环节,最大程度解决了人居环境治理中存在的“硬伤”,为人居环境整治纵深推进打好了基础。
善用“乘”法,增合力,激活力。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搞得好不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庄镇各村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盘活乡村经济活力,为环境整治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采用“村集体+贫困户”的发展利益连结机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能力。李园新村农家乐、汪阁村菌棒厂、振兴社区香菇基地、贾楼村苗木基地,李庄镇根据4个贫困村自身条件实施特色产业,增强造血能力。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针对贫困人口就业难情况,结合村级工作需要,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全面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全镇现有公益性岗位务工人员447人,其中新开发岗位务工人员290人。同时,广泛发布县内企业岗位用工需求信息,推动贫困人口就业意愿与就业岗位对接。目前已帮助600名贫困劳动人口在县内就地就近实现就业、760名贫困人口实现外出就业,基本实现全镇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人口全部就业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激励贫困群众发奋图强、齐奔小康。
巧用“除”法,破陋习,树新风。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是环境治理的关键长效机制。李庄镇整合青年、巾帼、文化、党员、“五老”等五支志愿者队伍力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搭建平台,发挥志愿者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带动效应。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培育文明乡风,推动移风易俗千人签名”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摒弃不文明行为和不良陋习,自觉培养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谐和善和美氛围日益浓厚。(张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