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刘桥镇:90后小伙养牛走上脱贫致富路
2020-10-30 11:31:48 来源:
濉溪县刘桥镇杨庄村杨志强,近年来依靠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养牛,实现了家庭年收入30多万元,盖上了3间2层的楼房,添置了家具、电脑等,他养牛脱贫致富的故事也成为刘桥镇产业脱贫的典型。
 
013.jpg 
 
10月29日,在濉溪县刘桥镇杨庄村贫困户杨志强家新盖的楼房前边的牛棚里,40多头膘肥体壮的牛正在低着头悠闲地吃着草料,杨志强正在精心照料着它们,又加水又添草料,还时不时扶摸牛的头部。
 
“这些牛让我家脱了贫、走向了致富路,我现在楼房也都装修好了,什么都不缺了,就想早日娶个儿媳妇。”杨志强的父亲杨淮北高兴地说。
 
十多年前,杨志强的母亲因病去世,留下了正在上小学的杨志强、两个姐姐。父亲杨淮北欠了一些债务,单靠家里五亩多地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老实憨厚的杨淮北没有技术,繁重的经济负担压他实在喘不过气来。及至2014年,杨志强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其父杨淮北想通过养牛致富撑起这个家想法告诉了帮扶干部宋传芝,起初,在帮扶干部支持下,在亲戚家借了点钱,买了2头母牛进行饲养,当年下了2个牛仔,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喂养,牛犊转眼长成大牛,到市场出售,当年获利近2万元,有了成功的经验,杨淮北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因家庭贫困,初中毕业的杨志强就外出务工,在外干了二年,没有技术,也没挣到什么钱,就回家和父亲一道养牛。在宋传芝帮助下,借了10万元贷款,经过近一个月准备,家里新建了牛棚,杨志强每天和父亲一起不是捣弄草料,就是打扫牛棚、清理牛粪、梳理牛毛,总是干劲十足。
 
为了掌握养殖技术,杨志强努力学习养殖知识,通过勤奋刻苦的摸索,慢慢掌握了养牛技术,自己给牛防疫、打针、配草料等样样都会。
 
“这几年,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我家从2头母牛发展到10多头,再到现在的40多头,收入也由一年的万把快,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万元,遇到不懂的养殖技术,随时就可以上网查询,有时咨询镇农林中心孙翠玲老师,一个电话就搞定。”杨志强说。
 
每天天不亮,他爷俩就起床准备饲料,将牛棚里的牛粪拉到田地里当作肥料,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此外,他家还养几十只本地鸡,家门口还种了个小菜园,时令蔬菜基本不要购买,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父子俩的家庭发生了全新变化,精气神儿提起来了,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
 
“现在养牛行情好,前一段时间卖了大小6头,收入近10万元,到年底打算卖掉十五、六头大牛,要收入30多万元,除了把贷款还上,再购买几头母牛。”杨志强信心满满地说。
 
凭借勤劳的双手、吃苦耐劳的精神,杨志强成为十里八村的脱贫致富能手。问起今后的打算,他说在3年内,把牛养到100头以上,如果村里有打算养殖的,我无偿传授养牛技术,帮他们做好预防,带动村里的群众也跟我一起发展养牛致富。(徐峰)

责任编辑:杨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