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有樱桃园20亩、油桃园20亩、黄桃园12亩,还建设了葡萄大棚14座,占地12亩。今年计划种植猕猴桃园20亩。”日前,宿松县凉亭镇三德村余称心告诉笔者。
今年38岁的余称心,是凉亭镇三德村的一位青年企业家。2000年,高中毕业后,他就前往深圳打工。通过十二年的打拼,他历尽艰辛,积攒了一定资金。他不甘心一辈子在外面闯荡,他决定回到家乡,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你思想解放、头脑灵活,要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果林种植,带动乡亲尽早脱贫。”2018年,在三德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德春鼓励他。
余称心正有此意,说干就干。他说:“我先期借助三德村帮扶单位安徽师大的资源,由他们在种植前开展土质检测,科学谋划种植水果品种,并帮助联系六安苖木研究所,对果树种植进行全程技术指导。”
2019年,他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平整,成立了宿松县三小金种养专业合作社。现在,他建有樱桃园、油桃园、黄桃园和葡萄大棚。后期,还计划发展采摘、垂钓、农家乐、民宿客栈等休闲旅游项目,同时本着节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原则,计划在种植区内套养鸡、鹅等家禽。
“要想将种植发展得更好,必须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总结新经验。”余称心说,果树种植投入很高,通常要3-4年的时间才会有收益。他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在黄德春书记的介绍下,他自掏腰包,到其他各地学习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每到成熟的时候,劳动强度都很高,用人成本也很大,他总是不怕苦、怕累、不怕风吹日晒,努力尝试新技术,呵护新品种,探索提高果树产量和收入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如今,他已经是三德村乃至凉亭镇及宿松县的种植大王、青年致富的领头雁。
脱贫攻坚,一个也不能少。懂得感恩、懂得奉献、有强烈责任心的余称心,在致富的路上,不忘带上当地贫困户一起,共同发家致富。他耐心向当地村民传授果树栽培技术,与当地村民甚是融洽,深得村民的信任,被大家称为“没有架子的兄弟老板”。(吴金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