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加强和改进基层理论政策宣传工作,肥西县丰乐镇成立了丰乐镇“丰乐河畔”宣讲团。“丰乐河畔”宣讲团自成立以来,牢牢把握宣讲主题,通过草根的视角、群众的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和民风民俗宣传到基层中去。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一、注重在组织领导上下功夫,周密部署,形成合力
丰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积极探索宣传工作方式,创新宣传工作模式,把“丰乐河畔”宣讲团宣讲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任务和重要抓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成立领导小组,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共同促进。“丰乐河畔”宣讲团宣讲活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统筹指导,各部门积极配合,各级广泛动员”的工作格局。
二、注重在队伍组建上下功夫,建立体系,加强管理
“丰乐河畔”宣讲团在宣讲员的选拔上,突出宣讲员的“草根性”,注重从各领域选拔政治立场坚定、有一定文化素养、宣讲能力较强、能引起群众共鸣的宣讲员,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丰乐河畔”宣讲团成员有村(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选派干部,也有学校教师、离退休老同志、司法工作者,还有道德模范和民间艺术人士。这些宣讲员长期在基层工作生活,与群众距离最近,对基层情况最熟悉,在把握群众需求上最有发言权。他们了解群众所需所求,用草根语言宣讲通俗易懂,身边人讲述的身边事,群众爱听,传播效果事半功倍。
三、注重在宣讲形式内容上下功夫,结合实际,贴近群众
宣讲团结合工作要求,认真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同时结合阶段性的重点工作,灵活制定每季度宣讲活动计划。为了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理论宣讲方式,使宣讲活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丰乐河畔”宣讲团打破了宣讲形式和场地的限制,采取固定性的集中宣讲和经常性的“微宣讲”,宣讲员们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在宣讲中或席地而坐、一问一答,或围坐一起、促膝而谈。时间上不求长,听众上不求多,场面上不求大,着力用小环境说明大形势,用身边事说明大政策,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真正做到了和广大群众“面对面”、“心贴心”。
四、注重在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丰乐河畔”宣讲团紧密结合丰乐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群众宣讲活动。宣讲内容精心安排,明确主题,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以微言大义为主旨,于细微处见功夫。努力把群众关心的一个个小问题讲清、讲明、讲透,理论宣讲做到以小见大。针对整村推进、土地整治这些重大民生工程,到拆迁第一线讲述安居圆梦的故事。针对惠民利民、群众关切的政策热点问题,从不同侧面宣讲服务百姓、服务民生的点点滴滴。针对当前秸秆禁烧工作,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朋友宣讲了焚烧秸秆的危害。宣讲团还将宣讲活动与弘扬“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等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宣讲内容“落细、落小、落实”,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五、注重在巩固宣讲成果上下功夫,总结经验,加大推广
听过“丰乐河畔”宣讲团宣讲的群众经常说“我会把听到的讲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宣讲员”。三木成森,三人成众。“丰乐河畔”宣讲团通过招募发动、上下联动、制度推动,变宣传部门唱“独角戏”为全社会的“大合唱”,初步形成了“人人宣讲”局面。
宣讲团还积极探索传统方式与新兴载体互动,继续做到扎根基层、立身实际、注重创新,不断探索分众化、系列化、多样化的“合力”宣讲,在“说道理”的宣讲中加入文艺元素,使理论宣讲寓教于乐、春风化雨,创造出更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宣讲内容,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詹静 史雅婷)
责任编辑:杨力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