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舒城县承办的全市模具工件加工技能竞赛在安徽胜利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举办,来自全市各县区的百余名模具加工行业技能人才齐聚一堂,同台竞技。
劳动和技能竞赛只是我县持续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全县围绕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组织实施“42431”行动,通过强引领、抓示范、提技能、优服务,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一、构建“四动”机制,凝聚产改工作合力。
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化年”和“提升年”行动,着力构建高位推动工作领导机制、部门联动协同推进机制、政策拉动激励引导机制、清单促动督导考核机制的“四动”机制,先后出台《舒城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舒城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等配套方案,搭建起“产改”的“四梁八柱”;成立产改工作组织领导机构,由县委分管领导担任总召集人,定期召开产改联席会议、产改推进会,将产改成效纳入地方考核,确保各单位改革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二、强化“两个”支撑,搭建产改载体平台。
紧盯改革重点内容、关键环节,充分依托舒城工匠学院和企业实训基地的现有资源开展技能培训、劳动竞赛、学历提升、思政课教育等工作,推动工匠学院建设稳步运行。今年10月,首批产业工人学历提升班在舒城开放大学正式开班,学院组建专业师资队伍,提供工商企业管理、建设工程、机电一体化等系统培训,为职工提供个性化、多层次职业技能提升服务,为企业持续输出职业化技能人才。
此外,为充分发挥示范点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实现产改示范区域化,舒城县按照企业产权性质、产业分类、企业规模,先后选树11家项目试点单位开展先行先试,形成了“校企合作助力人才培养、党建赋能动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推动技能提升、民主管理强化主人翁意识”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产改增量扩面。
三、突出“四项”重点,推动产改走深走实。
持续加强思想引领。把提高产业工人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要位置,厚植文化基因,活化教育载体,通过劳模工匠“六进”宣讲、“好网民”主题活动,把“大学习”的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线上指尖;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举办职工演讲比赛、短视频和摄影大赛、工间操等系列活动百余场次,覆盖职工近万人;在主流媒体推出《致敬劳动者》专题报道,讲好职工故事、产业工人故事,凝聚思想共识。
组织动员建功立业。围绕县主导产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新就业形态,广泛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劳动技能竞赛、网上练兵和“五小”创新活动。年内累计开展各类竞赛8场次,带动企业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五小”活动等30余场次,参赛职工4200余人次。通过技能培训,以赛代训等多种形式,全县全年新增技能人才6065人,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1767人,为广大产业工人搭建起职业发展的“立交桥”和成长成才的“快车道”。
持续推进素质提升。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舒城工匠学院,以链上企业为实训基地,联合开展紧缺工种技能人才双向订单式培养,探索“校中厂”产教融合模式;推深做实“跟着劳模去创新”活动,推动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发挥劳模引领职工创新创造的品牌效应。詹文勇劳模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培育拥有省级科技成果17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授权专利63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推广平台。
扎实做好维权服务。推行“工会+法院+检察+人社+司法”一体化维权模式,深入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整治,年内帮助4288名农民工讨薪12983.91万元;健全困难帮扶和常态化送温暖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生活救助、医疗救助、送温暖等活动,截至目前已帮扶困难职工79人次,累计发放帮扶款66.568万元,特殊职工群体关爱慰问金5.6万元;广泛开展就业援助行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项招聘活动272场次,服务企业3299户次,服务求职者3579人次。
四、注重工作实效,聚力推动“三个”提升。
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不断提升。一方面以舒城工匠学院为载体,实施校企合作订单班。安徽刚毅电子与舒城职业学校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议,先后为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信息等1000多名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另一方面注重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为产业工人提升技能、切磋技艺搭建平台。安徽胜利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每年组织开展技能大PK、劳动竞赛等活动,畅通人才晋升渠道,实现岗位晋升和收入水平提高。
劳模工匠职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由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湃带领的研发团队先后完成了大型风光伏储能系统、公交车电池系统、中国移动铁塔基站、美国高尔夫球车等项目,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展项目攻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樊浪生劳模创新工作室将技能培训与名师带徒、教培育人相结合,形成了优良的技能“传帮带”循环机制;县供电公司两项职工创新案例荣获2024年度省质量管理协会QC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产业工人政治安排和荣誉推荐比例不断提升。注重从优秀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2024年全县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中,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数为80人,同比增长220%;积极推荐产业工人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代表,产业工人队伍中有县第十五届党代表11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3人,群团组织代表24人,产业工人参政议政的比例逐年提高。
五、创新实践路径,打造工作品牌。
围绕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高技能新型产业工人,今年以来,在“路线图”的指引下,各成员、试点单位,紧扣“育匠兴才”关键重点,持续发挥工匠学院和“产改”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实施“42431”行动,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优环境,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改革工作,共同探索打造“匠‘兴’舒城”产改品牌,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走深走实。(舒城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