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三阳镇是黄山市融杭接沪的东大门,境内有G56徽杭高速路段15公里,涵桥众多,路面情况复杂,曾经是行人上高速的重灾区。2024年来,歙县三阳镇积极转变思路,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成功扭转高速公路管理被动局面。
提高认识纲举目张。制止行人上高速保障行人和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具体体现。歙县三阳镇与浙江交通集团杭州北管理中心的合作,是长三角一体化融合的生动实践。保障高速行车安全,杜绝村民上高速,既是打造良好交通条件、稳定企业运营成本预期的需要,更是创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现实需求。
加强团结形成合力。明确四个责任,高速管理中心承担主体责任,镇政府、派出所和村庄承担属地责任,高速大队承担执法责任,相关单位的主官承担指挥责任,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整合高速交警、派出所、镇村、管理中心四支队伍,建立专用微信群,形成“发现、查找、宣教、堵漏”快反闭环机制。完善四项联动,从联席会议到专项整治,从巡检到联合值班,高地联动覆盖消防、高速调峰、灾情应对、紧急救援等多领域。
消除盲区破解痼疾。行人上高速是一个困扰多地的顽瘴痼疾,成因复杂,原有的应对工作机制并不完善,存在诸多盲区,歙县三阳镇在完善联合机制的过程中逐步逐点反思消除工作盲区。跨界补台,成立城管和村干部组成的巡护队伍,从高速路外无死角巡护,协助封堵隔离网漏洞,消除巡护机制的盲区;打破陈腐观念,无条件先干起来保障生命安全,高速也给予经费保障,消除资金保障的盲区;与高速交警合作,发现一起,教育一起,对破坏高速隔离网的违法行为强化技术手段,提高当事人的违法成本,消除执法教育盲区。
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短期全力堵漏,一旦发现高速行人,三阳镇政府会同高速交警及高速业主密切合作,形成工作闭环,做到三个“绝不过夜”,即寻找当事人绝不过夜、封堵涉事高速缺口绝不过夜、对当事人未宣教到位绝不过夜。中期系统疏导,统计分析人上高速的行为特征,调查了解、集中反馈群众对生产生活便道的渴望和需求,多渠道筹集资金实施生产生活便道,减轻高速公路阻断影响。从去年到今年,高速业主单位已投资200余万元用于三阳镇高速公路沿线4处便道建设,村民从中直接受益。长期注重整体发展,从简单的隔离网修复到便道施工再到2200万级固定资产投资合作和旅游目的地维护,杭州北管理中心已经成为三阳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持续创新巩固成效。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安全意识。利用传统+新媒体,通过案例分析、模拟体验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让群众直观感受到上高速的危险性,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创新技术应用,增强防范能力。引入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对高速公路的监控能力,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创新发展思路,促进区域协同。以三阳镇为节点,谋划升级推动区域内外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完善与周边省内外毗连乡镇联防联控机制,增强区域治理合力。
自“四方联动”开展高速公路管理以来,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宣教340人次,隔离网修补157处1000米,区间行人上高速由原来的34人到现在基本清零。歙县三阳镇有信心将区域高速管理打造成黄山市乃至长三角地区交通安全管理的优等生,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也为“七个强县”和大黄山建设贡献三阳担当。(三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