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汛”来势汹汹,防汛抢险形势严峻。哪里有汛情,哪里就有冲锋陷阵的身影;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舍我其谁的担当。连日来,歙县三阳镇广大党员干部昼夜坚守、分秒必争,与群众想在一起、与群众干在一起,全力以赴保安全、保畅通、保民生,及时掌握雨情、水情、涝情,全面落实防汛救灾工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在这场风雨的考验中,广大党员干部们全力以赴守护家园。
风里雨里,连夜转移群众。在镇级地质灾害点高山村,持续的大雨连带着雨水冲刷带下来的折枝、石块和泥沙落在高山村进村入户的村组道路上。高山村镇村两级网格员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截至6月30日转移安置外高山风险点群众60户117人。同时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全面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要求,扩面巡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小流域山洪易发点、内涝隐患点等重点风险点,“一点一策”做好整治和管控,确保汛期重点区域、重要点位无盲区、无遗漏。高山村网格员在开展入户隐患排查时发现一户住在土墙房中,家中只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患有精神残疾。大家一边做夫妇思想工作,一边帮老人穿戴好雨衣,镇网格员用一条婴儿学步带将老人绑在自己背上,将老人转移至集中安置点。这样的抢险守护,发生在大雨瓢泼中的山区与村庄。截至目前,该镇已累计安全转移人员334户611人。
热乎饭软床垫,安置点温暖如“家”。在位于竹铺中心学校的安置点里,今年68岁的竹源村村民方大爷与几位邻居正坐在学校过道内聊着天。窗外的大雨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兴致。“这里住得舒服,吃得比家里还好。”方大爷和镇级网格员说道,从竹源村统一乘坐汽车抵达安置点后,安排住在学生宿舍,村里安排了被子、垫子等生活用品。镇村网格员和学校志愿者按照一日三餐每日配菜、买菜、烧饭。“同村来的,我们会尽量安排住在一个房间,大家知根知底,互相可以有个照应,还能聊聊天、打打牌,挺热闹的。”竹铺村党总支书记说道,“考虑到转移人员以老年人居多,村卫生室每天派一名乡村医生驻点提供量血压、健康咨询等服务。”任它风雨交加,此处自在安心。
抓好后勤保障,确保安全度汛。“数量准确,请你们尽快送到安置点村民手中。”镇应急办工作人员在协助卸完最后一箱物资时,已是凌晨时分,疲惫的他仍不忘嘱咐村里来拿物资的干部和志愿者。“还好赶得及,安置点的群众有吃的、有用的就好。”连日来,受强降雨影响,许多村民被紧急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任务艰巨繁重。为了解决受灾群众所需,镇应急办迅速响应,第一时间从应急物资储备库调拨生活必需品、雨具等,不间断地发往7个村。“应急物资库工作人员昼夜坚守,从6月22日起至今已经高效接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物资组、社会捐赠、镇政府自行采购救灾物资8批次共计5162件,并按照各村不同需求,分为转移安置点和部分抢险救援点调拨救灾物资共计451批次4026件。“打电话,填单子,生怕中间环节会出错,要等物资上了车,才能够喘口气。”应急办工作人员说道。据了解,为做好汛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该镇全力做好灾后排查工作,目前清理塌方50余处,申报灾后恢复项目135个。
风雨稍歇,灾后重建工作仍在继续。(刘俊 汪静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