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濉溪县濉溪镇坚持党建引领,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统筹协调好辖区单位、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充分激发社区居民自治活力,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奏响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社区和谐有序的“幸福曲”。
建强基层治理红色堡垒
濉溪镇以党建领航,按照“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公益共办、难题共解”原则,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资源,牵头成立了社区“大党委”,先后将市县驻镇单位、学校、驻地企业等党组织吸纳为成员单位,签订社区共驻共建协议书,定期召开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研讨,对居民需求进行收集整理,形成需求、资源、服务等3张清单。并以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围绕3张清单,找准为社区群众服务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截至目前,到辖区社区双报到党组织80多家、党员300多名,联合开展协商议事、政策宣传、普法教育、文明宣导、公共卫生及法律援助等服务基层群众活动100场次,有效推动各单位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有机结合。
共筑安居乐业服务生态
濉溪镇汇聚社区居委会、物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联动融合,绘就为民服务“同心 圆”。
推进社区居委会、物委会(业委会)及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同频共振。先后在闸西、北关等15个社区打造“三驾马车”合署办公示范点,定期召开三方联席会议,第一时间响应社区居民诉求,并以最快速度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实现社区居民少跑腿、享受“一站式”服务。
引进社会组织让服务更专业。淮海南路等社区积极吸纳各类人才,定期开展“寓教于乐”“邻里互助”等专业化、多元化、精细化服务与活动;东关社区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社区。
培育孵化群团组织和社区自组织队伍。以党建带群团,实现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全覆盖、全过程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注重培育孵化社区自组织队伍,目前,已有“党委110志愿者服务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楼栋理事会”“红色故事茶话会”等社区自组织队伍,涵盖邻里互助、亲子教育、社区文娱、健康咨询、法律援助等多项服务。
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居民是社区自治和社会治理的主体,让居民当起社区治理的“主人翁”尤为关键。
建立完善居民议事协商机制。在原有的“四议两公开”基础上,28个社区组建了“居民议事厅”,建立议事协商机制,不定期召集居民代表参会议事,实现“居民事居民议”“难办事大家议”。同时,着力打造“红色物业”,积极推行“双向进入、联动办事”工作机制促进物业、小区深度融合、资源共享,推动“两家人”变为“一家亲”。
精细网格管理,打造“熟人”社会。推选社区“两委”成员下沉担任网格长,层层推选业主居民、党员户担任楼栋长、中心联络户,着力构建“社区大党委—居民区党支部—小区网格—小区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格局,业主居民聚集在一起议事干事,将邻居当家人、把社区事当自家事,以“熟人”社会带动居民进行社区自治和共治,让管理与服务直达社区的“神经末梢”。以智慧社区创建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按照“一楼栋一微信群一工作人员”原则,对小区每一楼栋建立微信群,社区指定工作人员在群管理服务,楼栋居民可随时随地在群里反映困难问题或献言献策,实现“众筹解难题、共商社区事”。
下一步,濉溪镇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汇聚多方力量资源,完善协商共治平台,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刘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