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河水穿城过,两岸风光入画来。浩浩荡荡的河水流淌着祖祖辈辈的深厚情缘,见证着安徽省金寨县梅山小城的兴起繁荣,更书写着新时代梅山人民勇立潮头、挥楫奋进的发展新篇。
暖心创城,再绽风姿
从成功跻身省级文明县城,到顺利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每一个点滴变化都让梅山逐渐变得不只有忙碌与喧嚣,还有诗情画意与安逸舒适。
凌晨三四点,月朗星稀,整个小城似乎还在睡梦之中。而此时,小城“美容师”们早已驾驶着洒水车、垃圾车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用自己的“战车”和扫帚开启了城区道路的“美颜”模式。清晨,旭日东升,云霞满天,寂静无声的道路逐渐喧闹起来,道路“守护者”们纷纷赶到十字路口,头戴红色帽子、身穿统一制服、手举小红旗,不间断在各路口值守开展劝导,营造安全、畅通、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小商小贩撑起的经济看似不起眼,可是连起了重要的两头,一头是大众的日常消费需求,另一头是低收入人群的生存需求。针对新老城区“红棚子”“地摊”数量庞大、位置分散的特点,梅山镇联合县直相关单位组织专人多次深入城区大小聚集点,最终划定了部分区域作为便民经营摊点,让流动经营户在划定区域内按照规定时段从事经营活动。
创城是方向,惠民是目的。梅山镇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上,努力打造群众眼中的一个个“小确幸”。
乡村振兴,再谱新篇
从2014年贫困发生率13.71%,到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全镇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乡村振兴战略接续开启,梅山镇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力推进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与帮扶工作,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做到监测防范不落一人。
走进梅山镇南水村,满目绿意,煦风扑面,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错落有致的农家小屋,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映入眼帘。时不时传来的欢声笑语,令这幅画卷更显生动。眼前这一切,正是近年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来可喜成果的缩影。
产业兴则百业兴。梅山镇立足自身区位和资源禀赋,紧抓产业发展,全镇现发展有机稻3000亩、稻虾共养1500亩,饲养山羊8.5万只、黄牛500头、生态养禽110万只等;持续做好徐冲村3000亩猕猴桃产业园、300亩联合国粮农组织实施的猕猴桃产业扶贫项目,完善小南京村、百禄桥村蔬菜基地、光伏产业园大棚内中药材基地建设,积极打造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生产示范基地,高效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梅山镇上下以持之以恒的精神,秉持“质”与“量”并重的标准,持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强力推进乡村治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搭建起老百姓生活中满满的“幸福感”。
几番风雨兼程,几载春华秋实。小城颜值有了蝶变、乡村蓬勃发展,全体梅山人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绘就梅山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罗玉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