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实施以来,濉溪县铁佛镇坚持早谋划、早发动、早实施,突出实干、大干,以卫生厕所改造、拆除危旧房、黑臭水体治理、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各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协同发力。经过全镇上下不断地努力,人居环境整治卓有成效,村庄“颜值”大幅提升。
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主动抓整治
党建引领聚合力。镇党委定期召开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坚持两天一调度,镇党政班子成员、包村干部不定期到村入户督查指导,详细了解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指出问题,督促整改。积极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建立26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同全镇120名人大代表,26支巾帼、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一起,带动群众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打扫,营造“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实现乡村美丽“蝶变”提供强劲动力。
宣传引导树新风。各村党组织先后召开村干部动员会、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等共800余次,利用电子屏、横幅、村组广播、微信网格群等形式,将宣传工作落细落实,深入人心,让群众意识到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各村充分发挥党小组长、村民理事会长作用,依托“一组一会”,广泛宣讲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领广大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落实责任强担当。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成立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镇村党组织书记扛起责任,提起“精气神”,亲自部署推动,检查督导,切实落实各项整治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干部群众齐抓共管的局面。
坚持精准发力,围绕重点抓整治
稳步推进厕所改造。近年来,铁佛镇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严格按照农业部三格式化粪池施工技术规范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充分发挥镇村引导、群众主导作用,尊重群众意愿,让农村厕所卫生大改观。2022年全镇已新建户厕1600余户,自2013年以来共新建户厕7660户,极大地改善了乡村卫生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感。
加快推进拆除危旧房。铁佛镇分类指导、实施,确保各类危房整改到位。通过白天入户、晚上调度、集中会诊、分村会商的方式,强力推进危房排查、修缮加固和拆除重建工作,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对无人居住的1060余户危房(包括搬离的)做到应拆尽拆,消除房屋安全隐患,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强力推进水体治理。铁佛镇以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为切入点,以河道保洁为重点,持续开展水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加大保护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排查畜禽养殖污染源力度,划定禁养区。各村积极排查发黑发臭的沟塘,采取各项措施,打捞漂浮物,疏通堵塞河道。同时宣传引导群众树立保护水质的文明理念,养成爱护环境的文明习惯,让铁佛的水更清、天更蓝。
有序推进生活垃圾治理。以“治垃圾”治出“环境美”为目标,坚持集中整治和常态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和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提高全镇垃圾清运处理能力及垃圾分类投放能力,全面实现垃圾治理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试点,截止到目前,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
全面推进植树造林。建立镇村林长巡查机制,全镇共设立总林长44人、镇级林长7人、村级林长37人、公益护林员26名。大力开展“森林进村庄、经果林进庭院“工程,逐步形成“镇区园林化,村庄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农田林网化,镇村提升一体化”的格局。截止目前,全镇累计创建森林村庄9个,铁佛镇通过省绿化委员会省级森林城镇验收,林长制工作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认可。
突出多措并举,有效管理抓整治
因地制宜打造治理“新亮点”。铁佛镇以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为载体,不搞大拆大建,不搞统一标本,依据各个村特点,考虑各村实际,立足村庄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一村一品”,动员村民利用废旧砖瓦及闲置物料,因陋就简,因户制宜,垒建小花墙,搭建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实现“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使全镇绿化工作亮点纷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深入人心。
积分兑换激发治理“新活力”。各村积极组织开展“美家美院清洁行动”,通过周检查、月考评、季考核的方式对村民卧室、厨房、卫生间、庭院、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进行打分评比,村民可通过积分兑换的方式到“爱心超市”换取生活用品,提高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激发群众“美丽乡村从我做起”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促进乡村环境自我净化,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目标。
督导检查点亮治理“探照灯”。抽调镇、村骨干力量,成立镇重点工作督查组,督查坚持“无死角”原则,既看主干道,也看乡间小路,既看村庄,也看院落,全面检查村居环境、院落卫生以及沟渠坑塘环境等情况,对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督查,形成督查通报,限期责令整改落实。截至目前,共下发督查通报13期,整改问题400余条。
长效机制打造治理“助推器”。坚持整治与管理并重、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围绕村庄环境卫生、厕所维护及保洁、护绿等方面,探索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落实“网格化”管理和门前“三包”责任制,严格督导评比,对标问题清单立行立改、逐项销号,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王丹丹 徐雅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