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徽第四届来安池杉湖国际观鸟周开幕
2020-11-23 10:43:24 来源:
“生态来安,鸟类天堂。”11月20日-26日,中国·安徽第四届来安池杉湖国际观鸟周在来安县池杉湖公园开幕。
 
009.jpg 
 
当日,数万只鸿雁、斑头雁,鸬鹚等候鸟纷纷迁徙回归来安县池杉湖湿地公园。“池杉魅影、林鸟依依”,置身于公园内,目之所及,入眼斑斓,耳之所闻,百鸟争鸣,五颜六色的鸟儿或站立枝头,或群起盘旋,摄影爱好者们纷纷按动快门,用镜头捕捉鸟儿们翩跹的身影。
 
池杉湖湿地公园位于安徽来安与江苏六合交界处,此地原是一片滩涂,由于地势低洼,常遭水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来安县政府经多次试验,在水涝严重的低洼浅滩,成功营建千余亩池杉林。
 
2004年12月,民营企业家韩汇山与来安县雷官镇签订核心区池杉林及周边土地的流转承包合同,自2005年开始,为更好地保护这片池杉林和栖息于此的近百种鸟类,政府部门和公园项目方全面实施池杉湖周边“退渔退耕还湿”工程,在有关部门和专家团队指导下,对整个园区进行了大量积极有效的生态性修复和保护性建设。
 
经过40年左右的发育演替和十五年的精心修复,池杉湖湿地公园现已形成分布池杉总数五万多棵、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水上森林”湿地景观,并成为长江下游沿江地区鸟类重要的集中栖居地。据统计,湿地公园共分布维管植物60科154属194种;鱼类8目15科43种;两爬类4目8科18种;兽类5目5科13种;鸟类13目32科98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3种。2017年12月27日,池杉湖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评审公示,正式被认定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单位。
 
林中有水,水中有林,林中有鸟,水中有鱼,独特的生态景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及鸟类爱好者,也给附近村民带来了增收的好路子。“我家土地流转给了公园,不用种田了,我就在公园里开游船,一边欣赏着好风景,一边就把钱挣了。”陈有伦是雷官镇杨渡村村民,将家里的5亩土地流转给公园以后,老陈也来到了公园,成了一名核心区船工,土地流转的收入,加上在公园的务工收入,年收入达到48000元。 据了解,目前像陈友伦一样在湿地公园工作的员工有100余人,大部分都是当地村民。
 
 “夏天的池杉湖满眼绿色,又是另一种不同的美。”“刚刚在船上只看到鸟的数量多,看了照片才发现,还有这么多品种呢!”在摄影大展上,摄影大师们在池杉湖湿地公园拍摄的照片引得大批游人驻足观赏,通过照片,领略池杉湖一年四季不同的美。
 
为了给观鸟周增添更多魅力,今年来安在观鸟周期间还推出“生态来安”全国摄影大展、主播带你自驾游、农产品及旅游商品展销、“携手共祝小康路”书画摄影作品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们举办这次活动,旨在以观鸟周为引领,面向长三角全方位展现来安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展示多彩来安·和谐文化新风貌。”来安县副县长魏凯介绍,近年来,来安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全力推进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将该县的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打生态牌、走生态路,以绿色生态催旺全域旅游。
 
该县依托“三山五岗两圩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北部丘陵地带大安寺、皖东银杏王、界牌古村落、半塔龙窝寺、烈士陵园等节点,串联花木基地,打造北部生态旅游环线;开发东南部圩区大英耘泰慧谷、施官贾龙民族村、汊河小李庄等节点,连接兴茂、池杉湖,打造沿苏生态水乡环线,全面提升县域旅游品质。
 
如今的来安拥有以皖东烈士陵园为中心,融纪念缅怀、红色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旅游教育之旅;以半塔镇、杨郢乡、舜山镇为中心,集观光、科普展示为一体的“银色”风能观光之旅;以池杉湖湿地公园、东寺港水库、林桥苗木花卉、仰山万亩桃园、汊河小李庄、兴茂为中心,集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绿色”康体之旅;以尊胜禅院、千年银杏树、孔雀寺、大安寺为主,集历史传说与文化底蕴为一体的“古色”文化之旅等。美食上有汊河的蟹黄包、舜山的“一网捞”、张山的狗骨头、雷官的板鸭、水口的老鹅煲、半塔的小磨麻油、施官的冬桃等。热情好客的来安人民,随时准备着用丰盛的旅游大餐招待八方宾客。(吕华 苗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