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舟船体重340公斤,发动机87公斤,限载15人。”面对笔者,有着10年冲锋舟操作经验的武警宿州支队机动中队班长张丽强,对各项参数能信口拈来。
不久前的六安市固镇镇已被温暖的夕阳环绕,淅沥沥的雨滴打在脸上也变得温柔。固镇镇青龙村的大坝上,数百名村民正有序转移,在3天的奋战后,官兵们的眼中满是欣慰和希望。
就在3天前,因受连日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固镇镇严重内涝,青龙村被淹,宿州支队官兵紧急驰援。刚来到青龙村,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惊——村子已变成一片汪洋大海,一眼望去,满目疮痍。
“里面有位老人,80岁了,到现在没联系上!”、“我的小孩还在里面,3岁啊!”群众的救助十万火急,一张张写着被困人员信息的纸条塞在官兵手中。生命正在被洪水侵蚀,容不得犹豫,支队长张永清一声令下,所有人员迅速投入战斗:无人机侦查、冲锋舟装载、救援装备准备,一气呵成。停水断电没信号,无人机能够提供的信息也很少。不明地形、水势,冲锋舟极易抛锚甚至侧翻。但现在的救援事关生死,再大的风险也要承担。

图为救援现场。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12名党员组成先锋队,携4名向导,乘坐4艘冲锋舟,率先出动,冲向深水区。操作手张丽强、作训股股长王震和班长魏富强首当其冲。他们都没有水上救援的经验,但听到群众的求救声,看到群众焦急的眼神,一种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本能,让他们立刻形成默契。
“水流太急了,用救援绳把船体固定住!”“站到船头让群众踩着你下来!”……一下子,救援工作迅疾展开,大家紧密协作,很快,冲锋舟上便迎来了第一位被救人员。
对于老人和小孩,救援会异常艰辛和复杂,小孩常常哇哇大哭,老人很多行动不便。于是在救援的同时,官兵们还需安抚群众情绪。床单、窗帘、救援绳,各种器材在官兵的指挥下都成了生命系带,一个个生命平稳落在冲锋舟上。
“我们一天没吃饭了,小孩子都饿坏了!”在返回的水面路上,一间农房里有两名老人和两个小孩,有人用微弱的声音向官兵求救。
农房处在巷道里,杂草和杂物很容易使发动机抛锚,一不小心会动弹不得。魏富强焦急地说:“这个位置不易被发现,赶紧救,可是,怎么救?”
“有了!熄灭发动机,用竹竿和划桨前行!”王震的好点子一下子就派上了用场,大家迅速行动,群众们也自发用手划了起来,一点点划到了农房下。
农房所处位置水流湍急,水位很深,在农房一侧有个木梯子。“得用梯子将老人小孩接下来。”张丽强冷静地说道,“我用竹子过去探路。”于是,张丽强拿着竹子,一点点挪过去,在没过胸口快到喉咙深的洪水中艰难地拿到木梯,而后由另两人扶住梯子,他爬上梯子将四位群众逐个接下。
前行中,发动机被杂草缠绕,不能运行。张丽强再次跳入半人高的水中,检修发动机。“好了,我们可以出发了!”张丽强喊道。随后,他熟练地启动发动机,一艘超载的生命之舟,在湍急水流中稳稳前行……(武方华 方好)
责任编辑:杨力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