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州东高铁站。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30万平方米智能终端产业园。

科创中心。

宿州竹梦光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一角。

宿州华兴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着。

宿州鑫达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一线。

上海绿地集团投资打造的绿地科技产业园项目落户宿马现代产业园区。

建成后的宝武集团马钢循环经济产业园。

建成后的15万平方米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园。
园区是项目集聚高地,产业是经济发展支撑。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因势利导,创新发展思路,零起步谋划建设智能终端产业,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新”,走出主导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如今,30万平方米智能终端产业园落地建成,40多家智能制造企业落户,覆盖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手机等众多领域,逐步形成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预计2020年实现产值50亿元,将成为皖北产业发展一张亮丽名片。
创新再发力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呈多元创新的发展态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以及智能终端产业正从沿海发达省份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下。当前,全省上下深入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特别是在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方面,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支持皖北加快建设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培育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面对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园区迅速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分析研判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形势,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谋划长远发展愿景,开启“智能梦”新篇章。
画好路线图,趟出新路子。园区制定《宿马园区智能终端产业三年发展规划》,以构建完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为目标,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丰富产业产品门类、增强产业本地配套能力为导向,坚持“核心突破、链式延伸、多元并重”发展思路,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带动关键零部件配套和应用服务环节发展,加快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产业的链式聚集和联动发展,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以“新”带“旧”促产业转型升级,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项目增活力
打赢招商引资“攻坚战”
身先士卒,破招商难题。招商引资是产业落地的关键一步。为此,园区制定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战略,印发《宿马园区招商引资实施意见》,实行项目线索日报告、跟进情况周点评、签约情况月调度工作机制。12名县处级干部带头奔赴招商一线,50多名党员干部齐力攻坚,赴江浙沪、广深等地,重点采取以商招商模式,同时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办事处等载体,大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共搜集掌握项目线索300多条,外出400多批次,接待客商500多次,全员“奔跑式”招商迅速打开智能终端产业招商引资局面。
梧桐美木,有凤来栖。为迅速将第一批智能终端项目落地,园区迅速“腾笼换鸟”,清理闲置厂房约2万平方米,保障亚高斯、耀阳电子等企业入驻。园区投资约5.3亿元,规划建设约30万平方米智能终端产业园,由33幢厂房、1幢研发楼以及1栋配套综合楼组成。2018年底,先行投入使用约10万平方米,入驻5G手机前后盖生产、玻璃盖板生产、触显一体化模组等一批手机终端智能制造。2019年,聚深达、聚磊光电、纵云光电等一批企业成功落地。目前,智能终端产业园供水、供电保障能力突出,配套解决员工食宿问题。届时将会形成极具竞争力的完整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产业链,成为宿州市智能终端特色产业新地标。
亲商营商,以商招商。智能终端产业园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集聚40多家企业,以商招商是制胜法宝。园区制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等制度,提出“项目为王 项目至上”服务理念,做到凡是入园项目要“高看一眼”、凡是项目服务要“先人一步”、凡是支持政策定要“诚信兑现”,正是这种干净、高效、诚信的营商氛围,深深感动了第一批落户智能终端产业园的深圳企业家,帮助园区获得源源不断招商。竹梦光学电子科技是第一批落户企业之一,他们为园区营商服务打动,先后帮助园区介绍落地立德智能移动终端生产项目、永乐兴智能产品生产项目、华兴达智能终端生产项目等一批新项目,智能终端产业园迎来更多新成员,为宿马明天发展注入强大力量。
政策聚合力
打造项目服务“升级版”
再造服务流程,一站式包保到位。招引项目是关键,留住项目是王道。园区无缝对接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战略,实施项目包保服务“全员工程”,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工作理念,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包保机制,坚持日调度、周督查、月考核。特别针对智能终端产业项目,成立专项服务领导小组,制定《智能终端产业项目服务流程》,对企业装修、审计、政策兑现等具体工作进行规范设计,实行企业注册全程代办制,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工商注册,最大程度压缩报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园区设置专项资金,对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进行资助,并在知识产权、税收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全面扶持。目前鑫达润电子、竹梦光学等企业已与相关大学成立研发平台,设立产品设计及研发中心等。为了降低企业投产成本,园区对入驻标准化厂房企业装修按照“实际装修费用的50%进行补贴”。疫情防控期间,园区着力加大企业支持力度,按照企业2-4月份产生的工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给予补贴,其中2月份给予100%补贴,3-4月份给予50%补贴。
打通融资血脉,培育高精尖企业。园区20多亿元产业扶持基金向智能终端产业项目倾斜,拟定投放1.1亿元,已投放7000万元。此外,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作用,帮助深湾电子等一批企业解决融资需求2亿元左右。近期,针对复工复产智能终端企业,园区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补贴,明确对经营困难的企业按照3-5月份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40%给予补贴,对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按80%给予补贴。
满足用工需求,解发展燃眉之急。解决智能制造类企业用工工作是一项大工程。园区12名县处级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深入周边乡镇开展招工工作。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电话、宿马招工APP、工作群等线上方式,通过微信、抖音等方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搜集掌握一批意向人员,为企业生产发展储备人力资源。即使在防疫期间,帮招工这项使命也未停步,各小组由线下转到线上,视频谈、电话谈。截至目前,搜集意向务工人员2200多人,1500多人已签约或分批分时段上岗。
转型强动力
描绘创新发展“新版图”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2020年,园区计划新建15万平方米长三角一体化产业承接平台,加大智能终端产业承接力度,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战略契机,不断进行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利用便捷的交通设施,加强与长三角在产业、技术、人才方面的交流合作,向智能终端产业下游产业延展,布局5G通信、物联网发展方向,逐步将智能终端产业园打造成智能终端特色小镇,成为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布局、积累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曹家坤)
责任编辑:杨力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