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零跑路”,企业“零负担”,使用“零风险”,售后“零压力”……我省招投标领域使用的电子保函,通过“线上办”,既为企业减了负担,又为监管增添效能。记者8月20日从省发展改革委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公室获悉,今年以来,合肥等14个市在4570个项目中为32478个市场主体开具电子保函17.5万笔,释放保证金291.9亿元,有效降低投标企业的交易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
在电子保函系统建立之前,企业要进行招投标,还需要带着一大堆材料往返于多个部门办理,费时又费事。同时,投标企业还要抵押担保、冻结资金,这让一些资金链紧张的企业“犯了难”。
如今,通过电子保函系统,招投标中心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注册登记、申请使用、费用支付等业务全程线上办理,手续便捷高效。另外,投标企业在申请使用电子保函时,无需抵押担保、无需冻结资金,实现资金“零”流动,最大限度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电子保函虽然是“无纸化”,但它的优势在于“事过留痕”。据介绍,线上开具电子保函,既实现全程留痕,方便事后核验真伪,又做到严格保密,开标时才能解锁查看开具电子保函的企业名单,保障交易公平公正进行。
与此同时,各地交易中心还与金融机构签订协议,一旦发生中标人违约现象,金融机构“见索即付”,先行赔付违约损失,招标人不用担心“吃哑巴亏”,真正实现售后“零压力”,切实保障了招标人的权益。(记者 王弘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