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散兵镇大岭村坐落在连绵不绝的银屏山脚下,初夏时节,这里陌上花开,泉水潺潺,绿荫草地上蝶飞蜂舞,沿着错落有致的林间步道向山上走去,翠绿的茶园和隐于林间的休闲民宿尽收眼底,美景如画的大岭村早在朋友圈迅速走红。5月初,巢湖市党史学习教育“微长征”活动走进大岭村,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让昔日破旧的小山村成了市民竞相前来打卡的“网红村”。
“昔日一提到大岭村人们就直摇头,交通闭塞,一到雨雪天,山路泥泞,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属于穷山僻壤之地,山地多,耕地少,村民只有外出务工这一条出路。”大岭村书记感慨道。2014年大岭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总户数570户,总人口1799人,评议贫困人口61户125人,贫困发生率达10.7%。
基础设施日新月异
“基础设施薄弱是大岭村消除贫困最大的痛点。”大岭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兴江介绍道。自2016年以来,大岭村搭乘脱贫攻坚“快车”,先后申请财政资金3000万元,修通小响路、岭后路等村级道路1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13盏。2019年更是开通了通往城市的“扶贫公交”,乡村交通“毛细血管”全面打通,让这个村庄不再“与世隔绝”。为了让村民吃上“放心水”,用上“安全电”,又投入320万元实施小型水库、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资源禀赋全面盘活
路修好了、水电也通了,但没有支柱产业,村民没有致富门路,那大岭村仅是个美丽的“空壳村”。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岭村探索出“互联网+产业+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打造90亩扶贫茶产业园,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茶叶种植2600余亩,就地改建村扶贫茶叶加工厂。在结对单位市商务局的帮扶下,搭建大岭村电商平台,每年帮助村民售卖农特产品达20万余元,初步形成收购、加工、包装、售卖产业链。同时依托当地银屏山风景区、猫耳洞、龙兴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先后投入26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成邻里民宿、白云庵民宿旅游项目,通过唤醒绿色“沉睡资源”,打造“农旅小村”。自2019年以来,大岭村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安徽省特色旅游村、首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合肥市文明村。
群众面貌焕然一新
现如今,大岭村的村容整洁了,村貌变美了,产业园建起来了,民宿旅游和农村电商跟着发展起来,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这几年,在村干部们的帮助下,我家开办的茶叶加工作坊终于实现了稳定盈利。村里不仅请专业技术人员给我们培训种茶、炒茶,还免费帮助我们农户在网上卖茶,我家每年光加工茶叶年纯收入就有2万元了。”村民陈效英高兴地说道。陈效英和其丈夫周保国均是残疾人,过去他们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现在开起了家庭茶叶加工作坊,不仅在2016年脱贫,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先进典型。
为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大岭村连续3年开展脱贫致富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开设村级扶贫大讲堂,广泛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和身边典型事迹。此外,村里每年还根据村民需求,组织开展特色种养技能培训,积极开发村级公益岗位,累计助力24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有效提升了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岭村一直驰骋在高速路上,2020年村集体经济实现年增收52.9万余元,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倍增,昔日落后的贫困村,真正实现了从“穷困”到“富美”的华丽转变。(刘晓丹 张磊 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