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毕业一年后就回乡创业搞中药材种植,从最初的一两亩地发展到200多亩。”90后的宿松县白崖寨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志伟说,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致富。
在石斛扶贫产业基地看到,占地100多亩的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石斛状似兰草绿意葱茏。贺志伟说,“基地通过务工、入股、代种代养等方式,带动48户贫困户人均年增收4000元。”
产业脱贫是关键。近年来,宿松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精细谋划、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群众找到致富门路。
宿松洲头乡金坝村地处长江冲积带,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金坝村种植葡萄3500亩、草莓200亩、观赏苗木800亩,其他经济作物800亩。葡萄总产720万公斤,产值约6500万元,亩纯收益是当地传统农业的8倍。
宿松北部山区隘口乡小圩村,原来被人称作“七山一水一分田,半亩道路和家园”,贫穷一度困扰着乡亲们。如今,小圩村瓜果飘香、四季花开,春有桃、夏有荷、秋有桂、冬有枫,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光购物,村民门乐开了花。
事实上,宿松推广“四带一自”“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在山区,以油茶、茶叶、休闲旅游为主;在丘陵区,以油茶、特色林果、优质畜禽养殖为主;在沿湖及洲区,以蔬果种植和稻渔综合种养为主。
“目前,形成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知名度的主导产业,特别是油茶茶叶和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通过产业扶贫迅猛发展,70个贫困村实现特色产业项目全覆盖。”宿松县扶贫办有关人士介绍。
目前,宿松累计投入2.8亿元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建有油茶苗圃基地1个,万亩以上的油茶乡镇6个,其中发展油茶产业11个。龙成集团董事长吴伍兵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宿松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提高扶贫质量和发展可持续性。贫困户纷纷袒露心声:“收入有门路,脱贫有出路”。(吴根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