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影响企业投资经营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地发展条件的重要指标,特别是今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如何进一步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濉溪县纪委监委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存在的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和懒政怠政问题,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强化风险管控,实现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服务效能明显提升、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濉溪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黄从俭表示,对于此次专项行动,县纪委监委目标明确、态度坚决,制定了《濉溪县纪委监委强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全县纪检监察系统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设综合事务组、监督检查组、问题线索处置组、宣传教育组、信访接待组5个工作组,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有效破解影响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护航全县营商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在濉溪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濉溪县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于今年7月份开始,并从营造氛围、措施落实、问题整改、建章立制等几个环节一体推进。由县纪委监委牵头组织召集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优化营商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通过设立专项举报电话、设置微信举报二维码、开辟网络举报专区等方式,全渠道收集和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有效激发企业群众参与监督的正能量。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个关键问题,县委巡察机构还对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5家单位先期启动第八轮巡察暨营商环境专项巡察,累计走访企业、单位77家,谈话78人次,电话随访企业100余次,受理信访8件,收集专题汇报32份,查阅资料400余本(册),督促相关职能单位正确履行职能责任,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详细走访调研、认真听取意见、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濉溪县纪委监委在全县198家规上、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建立了濉溪县“四最”营商环境监测点联系对象,并印发《濉溪县“四最”营商环境监测点工作制度》,从制度上明确监测点包保干部的职责义务,建立起“四最”营商环境监测点的包保联系、快速处置、追查问责等长效工作机制。监测点包保干部一方面实行结对帮扶,定期深入监督点企业开展走访服务,宣传政策规定、受理投诉举报、收集意见建议、拓展线索来源,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查处力度;另一方面开展企业评议职能部门工作,把评议结果作为专项检查、机动巡察的重要参考,不断提升政府效能,切实打造亲商便商的良好营商环境。
截至10月中旬,濉溪县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聚焦涉企政策落实、政务服务、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200余家规上企业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开展走访联系500余次,发放《致全县企业家的一封信》200余份,收集到各企业反馈的三大类七个方面问题建议103条,涉及到“放管服”、惠企政策、金融扶持、配套设施等各方面,下发问题清单反馈函22份,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对问题建议进一步核实调查,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采取措施有效解决问题,目前已解决问题32项。下一步,将针对反映集中的问题,通过召开交办会、集中督办整改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对巡察及信访举报发现的问题线索,直查快办,从严查处。
优化营商环境既需要点上整治,也需要制度保障。针对工程建设项目重点整改领域,督促职能部门制定出台容缺受理、建设工程预审、最多跑一次等多项制度,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真正做到强作风、优环境、共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委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关键在于行动、根本在于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聚焦党政职能部门主体责任落实,紧盯我县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弱项,坚决整治企业群众最反感、最痛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推动濉溪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为推动濉溪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濉溪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张利表示。
祝海洋 范为民 通讯员 徐灿灿 程声响



